[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充电线缆收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1167.9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9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余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森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B60L53/31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李佼佼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线缆 收纳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充电线缆收纳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线缆收纳机构,壳体包括左壳体以及覆盖在左壳体上的右壳体;左壳体的顶部沿左壳体中心处中心对称设置有缆线出线口和缆线进线口;缆线出线口和缆线进线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固线器和第二固线器;线缆收纳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在左壳体内侧壁的若干相互平行的缆线摆动杆组件,位于缆线摆动杆组件一侧设置有一用于限制缆线摆动杆组件摆动的阻尼结构;若干缆线摆动杆组件上还贯穿设置有一控制缆线摆动杆组件摆动的控制杆组件。本发明通过线缆收纳装置对线缆进行快速的收线和放线,非常大幅度的减轻线缆回收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充电线缆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尾气的排放成为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随之而来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因其具有低能耗、低碳排放以及低噪声等优点,受到了各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亦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上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需求量亦陡然骤增,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等产品进行充电的专用设备,一般设在停车场、街边停车位或充电站内,其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充电桩匹配的充电电缆通常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易受汽车碾压、阳光暴晒、空气氧化、高温高湿以及酸碱化合物等环境的影响,导致电缆出现脆化龟裂、磨损断裂等失效现象,严重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和经营利润,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线缆回收至充电桩内的装置,保证线缆的使用寿命;而目前充电桩上的线缆在充电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收纳时,需要使用者自己将线缆缠绕在充电桩上,比较麻烦和浪费时间,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充电线缆收纳装置,,解决上述提出的线缆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充电线缆收纳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线缆收纳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左壳体以及覆盖在所述左壳体上的右壳体;所述左壳体的顶部沿左壳体中心处中心对称设置有缆线出线口和缆线进线口;所述缆线出线口和缆线进线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固线器和第二固线器;其中,所述线缆收纳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在左壳体内侧壁的若干相互平行的缆线摆动杆组件,位于任意一所述缆线摆动杆组件一侧的左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缆线摆动杆组件摆动的阻尼结构;若干所述缆线摆动杆组件上还贯穿设置有一控制缆线摆动杆组件摆动的控制杆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缆线摆动杆组件包括主杆体,所述主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缆线配合的“工”字型张紧轮,所述主杆体处设置有一矩形贯穿孔一;所述主杆体的中心处上下两侧面均设置有一圆柱;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均等间隙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圆柱一一转动配合的柱套。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结构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控制杆组件贯穿配合的圆形贯穿孔一,所述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基座并通过所述基座可转动的安装有一阻挡板;所述阻挡板的一端设置有两安装耳,两所述安装耳之间连接有一转轴,所述基座上贯穿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轴孔、且所述轴孔内设置扭力弹簧;所述阻挡板上设置有与圆形贯穿孔一相匹配的矩形贯穿孔二;所述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一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的端部设置有若干弹性的复位缓冲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缓冲元件选用弹簧、橡胶柱或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杆组件包括一与圆形贯穿孔一活动配合的主杆体,所述主杆体的外侧等间隙设置有抵靠在缆线摆动杆组件一侧面并用于控制缆线摆动杆组件沿圆柱转动的限位环;所述主杆体的控制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面设置有控制杆体。
进一步地,所述左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控制杆体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森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森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11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翻转传输系统
- 下一篇:一种厂房用智能吊装行车防碰撞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