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散热结构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1503.X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8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荣;汤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徐赣林 |
地址: | 247126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散热 结构 电子 黑板 组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散热结构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涉及电子黑板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框、固定于支撑框一表面的承载框以及装设于承载框内侧的电子黑板本体;支撑框的至少一边棱内基于冷风腔室;承载框的至少一边棱沿长度方向并排开设有多个与冷风腔室相对应的输风孔;输风孔基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的朝向与电子黑板本体的正面平行设置;第二端口与冷风腔室相连通;支撑框的内侧装设有散热板;散热板的一表面与电子黑板本体的背面相贴合;散热板的另一表面装设有蓄冷组件;蓄冷组件用于对散热板进行降温。本发明不仅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电子黑板本体的工作效率,基于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黑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散热结构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黑板是一种高科技互动教学产品,可以通过触控来实现传统教学中手写黑板和智能电子黑板之间的无缝切换,将传统教学黑板变为可感知的互动黑板,使得教学逐渐智能化;与传统黑板相比,电子黑板的信息处理更为方便,演示更为生动。电子黑板一般基于显示屏和主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黑板一般没有很好地进行散热方面的设计,长时间累积会影响电子黑板的工作和寿命;同时在寒暑假时,电子黑板一般不会使用,这样会导致灰尘的累积,特别是当灰尘进入电子黑板的零部件内,会大大影响电子黑板的工作。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基于散热结构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散热结构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散热结构的电子黑板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框、固定于支撑框一表面的承载框以及装设于承载框内侧的电子黑板本体;所述支撑框的至少一边棱内基于一冷风腔室;所述承载框的至少一边棱沿长度方向并排开设有多个与冷风腔室相对应的输风孔;所述输风孔基于一第一端口和一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朝向与电子黑板本体的正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端口与冷风腔室相连通;所述支撑框的内侧装设有一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一表面与电子黑板本体的背面相贴合;所述散热板的另一表面装设有一蓄冷组件;所述蓄冷组件用于对散热板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的四个边棱均基于一冷风腔室;所述承载框的四个边棱均沿长度方向并排开设有多个输风孔;所述承载框的四个边棱上的输风孔分别与支撑框的四个边棱上的冷风腔室位置上相对应。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冷风腔室之间相互独立,且至少一个所述冷风腔室为负压腔室,另外三个所述冷风腔室为正压腔室;所述负压腔室用于将电子黑板本体正面处的粉尘吸走;所述正压腔室用于对电子黑板本体的正面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的一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承载框的一表面并排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冷组件包括设置于散热板底部的蓄冷箱;所述蓄冷箱内置有一蓄冷剂和一输水泵;所述输水泵的出水端并排竖直连接有多个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径向连接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用于将蓄冷箱内的冷却液喷至散热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蓄冷箱基于一上端口;所述蓄冷箱的上端口内水平固定有一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并排开设有多个回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的另一表面从上至下并排固定有多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用于减缓冷却液在散热板上的流速。
进一步地,多组所述导流块之间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块呈等腰三角形,且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一个内角为钝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15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