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抗震救灾的充气动力自生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3712.8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5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孟军辉;肖致行;马诺;李怀建;李文光;刘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抗震 救灾 充气 动力 生长 装置 | ||
1.一种用于抗震救灾的充气动力自生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压力囊体和尖端载荷;
所述压力囊体一端连接本体,实现伸缩;尖端载荷与其连接电线从压力囊体的中空部分穿过,并置于本体外;并将压力囊体向外翻折后,将边缘部分固定在本体上;
所述压力囊体为中空、双层的软体结构;两层分别为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部分区域固定连接,使得非连接区域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数量需与方向控制腔室夹持块(6)数量相同;
所述空腔中带有柔性齿条(20)结构;需保证空腔未通气时,两柔性齿条处于啮合状态;暂停或减缓对直行腔室的供气,同时开启所需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腔室的气路管线进行供气;此时,方向控制腔室内原本啮合的柔性齿条会垂直脱开,并在方向控制腔室的膨胀作用下发生错动;随后,停止对方向控制腔室的供气并保压,恢复对直行腔室的供气;此时,在直行腔室的膨胀作用下柔性齿条会产生不对称啮合,其弹性力会驱动压力囊体向相对方向弯曲,并保证其他部位不受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抗震救灾的充气动力自生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外壳(1)、保持架(2)、囊体导向与回卷装置(3)和囊体夹持装置(4);囊体夹持装置(4)、囊体导向与回卷装置(3)中的传动轴(10)、囊体收纳轮(9)和收纳轮轴(8)固定于形状适配的保持架(2)中;然后整体置于外壳(1)中;
囊体夹持装置(4)由一个直行腔室夹持块(7)、多个方向控制腔室夹持块(6)、紧固环(5)和密封垫圈组成;多个方向控制腔室夹持块(6)安装在直行腔室夹持块(7)周围,并通过紧固环(5)和密封垫圈固定;直行腔室夹持块(7)带有用于配合方向控制腔室夹持块的凸台,所述凸台中心开设有用于囊体穿行的通气孔A,凸台周围开设与通气孔B连通的孔;所述方向控制腔室夹持块(6)上开设有通气孔B;
囊体导向与回卷装置(3)包括:伺服电机(11)、传动轴(10)、囊体收纳轮(9)和收纳轮轴(8);传动轴(10)通过齿轮与带有轮齿的囊体收纳轮(9)与伺服电机(11)啮合,以形成传动;气囊安装于囊体收纳轮(9)和收纳轮轴(8)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抗震救灾的充气动力自生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载荷为用于探测的元器件,形状配合囊体尖端。
4.采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抗震救灾的充气动力自生长装置来实现探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力囊体为一条分为条空腔的薄膜软管,通过外翻展开;直行腔室夹持块(7)的中央通路主要为囊体外翻提供空间;充气前整体收卷至本体内的囊体收纳轮(9)上,两端分别固定于本体的夹持装置(4)与囊体收纳轮(9);囊体外翻时,内外层之间的密闭空间作为直行腔室(18),并与本体形成压力控制回路,随着压力囊体内介质压力的增大,囊体从直行腔室夹持块中部的通气孔A向外翻出生长,并推动尖端载荷保持在囊体尖端并向前运动;由于充气囊体具备较高的柔性且已展开部分与环境保持相对静止,对于尺寸小于囊体直径的空隙与通道仍具有一定的通行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7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