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壳体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6439.4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7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妍妍;郑超;杜文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4;H01M50/264;H01M50/224;H01M50/242;H01M50/262;B60K1/04;B60L50/6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韩旭 |
地址: | 130013***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 壳体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壳体安装结构,包括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加强固定框。电池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并包围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上壳体环绕周边形成有上密封边,下壳体环绕周边形成有下密封边;上密封边的下表面靠外侧部分为第一密封面,靠内侧部分为第二密封面;第一密封面与下密封边之间紧密贴合连接,第二密封面与下密封边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有发泡棉。电池包加强固定框固定在车身上,中部形成有电池包壳体容置空间,电池包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电池包加强固定框上。本电池壳体安装结构既能保证电池包本身的轻量化要求,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又能满足更高标准的整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壳体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能量密度是当前电动车汽车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为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一个方向是提高电池包总能量,另一个方向是降低电池包重量,其中电池包壳体减重是重要方向。电池包壳体不能一味减重,壳体作为电池包的保护罩,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对于电动车至关重要,决定着整车的性能。
再者,在电池包壳体减重的同时,保障电池包壳体与车身的牢固连接也对行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再有,电池包壳体及其安装结构的重复利用也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之一。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壳体安装结构,其既保证电池包本身的轻量化要求,又能满足更高标准的整车要求,确保整车安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壳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加强固定框;
所述电池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并包围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所述上壳体环绕周边形成有上密封边,所述下壳体环绕周边形成有下密封边;所述上密封边的下表面靠外侧部分为第一密封面,靠内侧部分为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下密封边之间紧密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面与所述下密封边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有发泡棉;
所述电池包加强固定框固定在车身上,其顶面开放,底面封闭,中部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容置空间,所述电池包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电池包加强固定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加强固定框包括加强边框和底部加强板,所述底部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加强边框的底端形成封闭底面,所述加强边框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上密封边和下密封边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加强边框的顶面。
进一步地,FDS螺钉依次穿过所述上密封边的第一密封面、下密封边和加强边框的顶面将所述电池包壳体固定在所述电池包加强固定框上,并使得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下密封边之间紧密贴合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发泡棉粘接在所述第二密封面上,并通过上、下密封边的连接压接在下密封边上,形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加强板包括底板和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梁为多根,相互平行等间隔布置,所述加强梁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所述底板与所述加强边框之间通过FDS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梁与所述加强边框之间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腔的底面固定有固定模块,所述加强梁上对应所述固定模块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模块与所述电池腔的底面的连接处设置螺纹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加强梁上的通孔与所述固定模块螺纹连接,从而使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电池包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模块为多个,沿所述电池腔的两侧均匀间隔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6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铝的固体物料的处置系统与处置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颜料的新型高效混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