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自动化处理设备以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9373.4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2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爽 |
主分类号: | B02C18/00 | 分类号: | B02C18/00;A23L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0663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自动化 处理 设备 以及 方法 | ||
1.一种食用菌自动化处理设备,包括一个输送口具有料斗(101)且斜向上输送的上料输送带(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输送带(1)的输出口上方设置一个避免食用菌堆积的拨动组件(2);
上料输送带(1)的输出口下方设置斜输送带(3),所述斜输送带(3)和上料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斜输送带(3)的输出口下方设置定位输送带(4),所述定位输送带(4)和斜输送带(3)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斜输送带(3)上均匀设有多个垂直于其输送方向的限位槽(301),所述限位槽(301)的两侧为圆弧形的凸起,所述斜输送带(3)的表面朝向限位槽(301)任意一端部方向倾斜;所述定位输送带(4)的上方安装横跨设置多个倒U型的安装架(403),所述安装架(403)之间连接一个定位压杆(402);
定位输送带(4)上均匀设有多个垂直于其输送方向的定位槽(401),其中至少一个定位槽(401)的两侧均安装一个去老根装置(5);
所述去老根装置(5)包括:
一个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导向筒(51)和一个活动插接在导向筒(51)内部的护筒(52),所述导向筒(51)固定安装在定位输送带(4)一侧的架体上,所述护筒(52)通过第一气缸(53)驱动其在导向筒(51)内部往复滑动,护筒(52)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
所述导向筒(51)上远离定位输送带(4)的一侧向外延伸出第一耳板(5102),所述护筒(52)上远离定位输送带(4)的一侧向外延伸出与第一耳板(5102)对应的第二耳板(5201),所述第一耳板(5102)和第二耳板(520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气缸(53)连接;
所述导向筒(51)的侧壁上贯穿设置多个通槽(5101),导向筒(51)内部靠近定位输送带(4)的一侧固接多个错位分布的削皮刀组件(54),
所述削皮刀组件(54)包括一个具有刀刃(541a)的刀架(541),所述刀架(541)在弹簧(543)的作用下向导向筒(51)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
所述去老根装置(5)的外端还设置一个收集装置(6),所述收集装置(6)包括机架(61)和安装在机架(61)底部的根部收集箱(63)和菌收集箱(62),所述机架(61)上方设置一个向护筒(52)方向延伸且与护筒(52)同轴线的第二气缸(64),所述第二气缸(64)的活动端固接一个气动吸盘(65),所述气动吸盘(65)活动插接到护筒(52)内并穿出延伸到定位输送带(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01)与上料输送带(1)的顶面之间具有一个矩形的间隙口(101a),所述上料输送带(1)上沿着其输送的方向平行设置多个内凹的上料槽(102),所述上料槽(102)两侧为圆弧形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2)包括横跨式转动安装在上料输送带(1)架体上的辊轴(21)和沿着辊轴(21)表面周向均匀分布的毛刷(23),所述毛刷(23)外端与上料输送带(1)表面接触,所述辊轴(21)通过固定安装在架体上的电机(22)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削皮刀组件(54)还包括一个固定连接在导向筒(51)内侧壁上的定位架(542),所述定位架(542)一端和刀架(541)之间通过销轴铰接,定位架(54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543)连接刀架(541)外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542)上的铰接处设置避让槽(541c),所述刀架(541)上靠近刀刃(541a)的一端设置贯穿的通过孔(541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收集箱(63)和菌收集箱(62)沿着气动吸盘(65)的运动方向分布在去老根装置(5)的正下方,其中根部收集箱(63)位于导向筒(51)的正下方,且根部收集箱(63)和菌收集箱(62)分别到定位输送带(4)的距离逐渐增加。
7.一种食用菌自动化处理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食用菌自动化处理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未去根且大小已经分类好的食用菌倒入料斗(101)内;
S2:启动上料输送带(1),在上料输送带(1)输送作用及食用菌自身重力作用下,食用菌通过间隙口(101a)处排出,并使得食用菌位于上料输送带(1)的上料槽(102)内;
S3:在上料输送带(1)的输出端设置转动的毛刷(23),将多层堆叠的食用菌拨开,使得呈单层位于上料输送带(1)内;
S4:从上料输送带(1)的输出端输出的食用菌掉入到斜输送带(3)上的限位槽(301)内,并由于斜输送带(3)为倾斜设置,使得食用菌在限位槽(301)内均向同一方向对齐;
S5:从斜输送带(3)的输出端输出的食用菌掉入到定位输送带(4)上的定位槽(401)内,利用定位压杆(402)保证每一个定位槽(401)内仅有一个食用菌;
S6:当食用菌经过去老根装置(5)装置时,第二气缸(64)处于伸出状态,第一气缸(53)处于收缩状态,气动吸盘(65)延伸到定位输送带(4)外侧,与食用菌的菌盖位于同一侧的气动吸盘(65)与食用菌之间产生的吸力大于与食用菌的根部位于同一侧的气动吸盘(65)与食用菌之间产生的吸力,在吸力作用下,食用菌的菌盖会被其中一个气动吸盘(65)吸住;
S7:第二气缸(64)收缩,将食用菌拉离定位输送带(4)并穿过导向筒(51),当食用菌的根部进入导向筒(51)内时,控制护筒(52)的第一气缸(53)以与第二气缸(64)相同的速度并伸出,依次与不同位置的刀架(541)脱离接触,刀架(541)在弹簧(543)的作用下将刀刃(541a)插入到食用菌的根部,当食用菌进一步运动时,将其不同位置的根部切下;
S8:当食用菌从导向筒(51)外端拉出时,控制护筒(52)的第一气缸(53)停止伸出并恢复到初始位置,气动吸盘(65)停止对食用菌的吸附,食用菌掉落到菌收集箱(6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爽,未经赵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93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