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0287.5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3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潘军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2 | 分类号: | G01J5/02;G01J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310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检测 方法 系统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温度检测方法、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温度检测方法包括:使用可见光相机和红外测温仪检测被测对象,获得可见光图像和温度分布图像,其中,被测对象位于可见光相机和红外测温仪的探测视野内;确定在可见光相机的物方焦面上可见光相机和红外测温仪的视差;根据可见光图像中感兴趣区域在物方焦面上的位置和视差,确定感兴趣区域在温度分布图像中的位置,将位置对应的温度值作为被测对象的温度。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升了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红外测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度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红外人脸测温方案主要有如下两种:
一种是直接使用红外测温头测温,不进行人脸位置检测。在先专利一(CN208780361U)公开了一种具有红外人体测温及报警功能的智能网关,包括距离感应模块、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体温测量模块、显示模块和网关主控模块;距离感应模块,生物特征识别模块、测温模块、显示模块均与网关主控模块连接;距离感应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有人体靠近时,向网关主控模块发送电信号;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标识被测人体的身份信息;体温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被测人体的体温,并将体温测量数据发送至网关主控模块;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智能网关的工作状态或当前测得的体温数据或体温异常时的告警信息。
另一种是采用热成像相机,利用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人脸位置定位,再进行人脸测温,以提高测温点的准确度。在先专利二(CN109846463A)公开了一种红外人脸测温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红外测温探头所检测的当前可见光图像及当前红外图像;对当前可见光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获得当前可见光图像中人脸的位置信息;基于坐标转换算法确定位置信息在当前红外图像中对应的当前红外人脸区域;对当前红外人脸区域进行测温,获得当前红外人脸区域的温度分布图像,将人脸检测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结合,定位人脸并进行红外人体测温,解决了当前测温系统中物体超温误报警问题,提高了对人进行体温筛查的准确率。
然而,在先专利一(CN208780361U)的缺点是其测温模块只针对某个固定方向进行盲测,并没有对人脸位置进行检测,测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先专利二(CN109846463A)的缺点是其使用标定方案,一方面,需人为标定特征,无法保证精度;另一方面,此标定方案要求红外设备也具有成像功能,才能使得人为标定特征,方案局限性较大,成本高。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检测方法、温度检测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检测方法,包括:使用可见光相机和红外测温仪检测被测对象,获得可见光图像和温度分布图像,其中,所述被测对象位于所述可见光相机和所述红外测温仪的探测视野内;确定在所述可见光相机的物方焦面上所述可见光相机和所述红外测温仪的视差;根据所述可见光图像中感兴趣区域在所述物方焦面上的位置和所述视差,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在所述温度分布图像中的位置,将所述位置对应的温度值作为所述被测对象的温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在所述可见光相机的物方焦面上所述可见光相机和所述红外测温仪的视差包括:获取所述可见光相机和所述红外测温仪的标定参数,其中,所述标定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可见光相机和所述红外测温仪的空间位置关系、所述可见光相机的焦距,以及所述可见光相机的光轴与所述红外测温仪的探测方向的夹角;获取所述被测对象相对于所述可见光相机和所述红外测温仪的位置参数;根据所述标定参数和所述位置参数,确定所述视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相机的光轴与所述红外测温仪的探测方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02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