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网悬挂装置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53373.1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7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廖峪;王威;王迎春;林仁辉;苏茂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轨轨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G01S19/14;G01S19/45;G01S17/931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刘宇辉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悬挂 装置 智能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网悬挂装置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其包括检测车,检测车包括底盘,底盘的下端设置有动力机构,底盘的上端设置有有摄像系统,摄像系统包括两个滑动机构,每个滑动机构上均设置有两个摄像机,摄像系统的下端设置有若干激光雷达,底盘上设置有动力系统。采用接触网悬挂装置智能检测系统检测接触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查车利用GPS定位模块进行定位行驶到接触网电杆所在的位置、调整摄像机位置、识别接触网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能够对高速运行的接触网进行智能检测,避免人工检测,提高自动化,为后期对接触网寿命评估提供技术数据,为操作人员进行维保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接触网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网悬挂装置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主要供电设备,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设备之一。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必须对接触网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在接触网检测中,站段支线、站场股道等地方由于股道多、距离短、检测车/作业车等调度困难,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覆盖该部分接触网的检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操作简单的接触网悬挂装置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接触网悬挂装置智能检测系统,其包括检测车,检测车包括底盘,底盘的下端设置有动力机构;底盘上设置有摄像系统,摄像系统包括两个滑动机构,每个滑动机构上均设置有两个摄像机,两个滑动机构沿轨道长度方向分布;
滑动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与轨道垂直的滑槽,滑槽内设置有长条形的滑块,滑块的两侧均设置有沿滑槽长度方向的条形槽;条形槽的两端均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的转轴与滑动电机的旋转轴连接,两个主动轮之间设置有若干从动轮;滑槽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滚动槽,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置在滚动槽内,两个高清摄像机分别设置在滑块的两端,滚动槽内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底座的下端通过支架设置有安装盒,安装盒内设置有若干激光雷达,若干激光雷达并排安装,且若干激光雷达沿轨道长度方向分布,底盘的中点上设置有GPS定位模块,若干激光雷达的中心线与底盘的中心线重合;
底座通过支杆固定在底盘的中心,摄像机与图像处理模块电连接,动力机构与动力控制模块电连接,滑动电机与拍摄控制模块电连接,激光雷达与测距模块电连接,图像处理模块、动力控制模块、GPS定位模块、测距模块和拍摄控制模块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通过无线模块与接触网管理中心的服务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摄像机安装在U形支架内,摄像机通过旋转轴铰接在U形支架上,旋转轴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U形支架固定在水平旋转平台上,旋转电机和旋转平台均与拍摄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摄像机两侧均设置有LED灯。
进一步地,图像处理模块、动力控制模块、测距模块、拍摄控制模块和处理器均设置在底盘的控制箱内,控制箱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与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底盘下端的两根转轴,两根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绝缘车轮,绝缘车轮通过夹板固定在底盘上,绝缘车轮转动设置在夹板上,转轴通过变速箱与底盘下方的发动机的驱动轴连接,发动机与动力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盒内安装有5个激光雷达。
一种采用接触网悬挂装置智能检测系统检测接触网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GIS地图上沿铁路线标记出每根接触网电杆所在位置的坐标;
S2:检查车利用GPS定位模块进行定位,根据GIS地图上标记的坐标,在铁轨上行驶到接触网电杆所在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轨轨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轨轨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3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