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结构基材及运用该基材的泡棉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8062.4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2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蔡小群;邹学良;陈洪野;吴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08;B32B27/36;B32B27/40;B32B7/12;B32B33/00;B32B37/06;B32B38/10;C09J7/29;C09J7/26;C09J7/25;C09J7/24;C09J7/38;C09J1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静宇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结构 基材 运用 胶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基材及运用该基材的泡棉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层、泡棉层和增强基材层,所述泡棉层位于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层和增强基材层之间,所述泡棉层是发泡体在增强基材层上直接进行化学发泡制得,所述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层是热塑性弹性体涂布液经过涂布后热贴合在泡棉层上制得;一种运用多层结构基材的泡棉胶带,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丙烯酸胶黏剂层、多层结构基材层、第二丙烯酸胶黏剂层和离型膜层。本发明胶带可提供粘结固定、遮光、减震等功能,同时还具备优异的重工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结构基材及运用该基材的泡棉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尺寸、窄边框、屏占比和OLED等成为3C领域的热门概念,其体现了消费者对3C电子产品视觉体验需求的提升。当前,在家庭电器领域中,大尺寸、窄边框电视的正悄然进入每一户家庭。LCD窄边框电视的视觉效果仍然是以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屏的组合作用实现,在组装过程中,背光模组、塑料框架以及液晶屏之间需要一层高粘胶带固定,且为了减少因外力作用造成的硬性碰撞,避免屏幕损伤,需要该胶带具备缓冲、减震功能。同时,背光模组打出的白光向四周发射,因此还需要该胶带具备遮蔽光线的功能。
现有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各类泡棉胶带实现电视边框的粘结,可以实现粘结和遮光效果。较为典型的一款胶带如3M 4734FP泡棉胶带,广泛应用于电视边框粘结固定。该产品结构是在PET基发泡PU泡棉两面复合高性能压敏胶,泡棉内聚强度相对较低,当电视进行拆解维修、撕除泡棉胶带时,泡棉易撕破并残留在电视边框上,给后续组装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多层结构基材的泡棉胶带及其制备方法,该胶带可提供粘结固定、遮光、减震等功能,同时还具备优异的重工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结构基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层、泡棉层和增强基材层,所述泡棉层位于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层和增强基材层之间,所述泡棉层是发泡体在增强基材层上直接进行化学发泡制得,所述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层是热塑性弹性体涂布液经过涂布后热贴合在泡棉层上制得。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涂布液为热塑性丙烯酸酯弹性体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层选自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薄膜(TPU)。
2、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份:30~60份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1~3份碳黑粒子、50~150份二丁酮和3~8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3、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的弹性模量>50kg/cm2,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的拉伸强度>200kg/cm2。
4、上述方案中,所述炭黑粒径为3~15μm,优选地,所述炭黑粒径为3~5μm。
5、上述方案中,所述TPU弹性体薄膜层的厚度为20~80μm,优选地,所述TPU弹性体薄膜层的厚度为20~50μm。
6、上述方案中,所述泡棉层为在增强基材上经化学发泡制备而成,所述增强基材选自PET、PEN、PC、PP、PI等薄膜材料。优选地,所述基材层为PET基材。优选地,所述PET基材颜色为黑色,其透光率为<0.1%,所述PET基材的厚度为50μm。
7、上述方案中,所述泡棉层选自PU泡棉、PE泡棉、硅胶泡棉、EVA泡棉、EPDM泡棉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泡棉层为PU泡棉。优选地,所述PU泡棉层的颜色为黑色。
8、上述方案中,所述PU泡棉层的厚度为0.2~2mm。优选地,所述泡棉层的厚度为0.26~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8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