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9904.6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彭颐祈;刘丰威;戴启辰;王银帅;李佳艺;廖明伟;何肖玉;郭豪;王保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裂隙 防渗 相变 微生物 胶囊 方法 | ||
1.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岩体裂隙上确定注浆孔位,并进行钻孔形成注浆孔;
S2、将石蜡胶囊和助推油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S3、将微生物胶囊和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S4、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让第一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35-40℃;
S5、将第二混合物通过注浆装置连续的注入岩体裂隙中,同时,将第一混合物通过注浆装置间歇注入岩体裂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装置包括料仓,所述料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料仓分为第一储液箱(1)和第二箱体(2),所述第二箱体(2)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第二储液箱(3),所述第一混合物加入在第二储液箱(3)内,所述第二混合物加入在第一储液箱(1)内,所述料仓上设有与第一储液箱(1)连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液口(4),在所述料仓上设有与第二储液箱(3)连通的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液口(5),所述第二出液口(5)连通设置有间歇供液装置,所述间歇供液装置能够间歇定量的供给石蜡胶囊和助推油,所述第一出液口(4)和间歇供液装置连通设置有注浆管(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定量包括三通组件,所述三通组件的第一通道(7)与所述第二储液箱(3)连通,所述三通组件的第二通道(8)与所述注浆管(6)连通,与所述三通组件的第三通道(9)连通设置有定量管(10),所述定量管(10)内设置有柱塞(11),所述定量管(10)远离三通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伸缩组件(12),所述伸缩组件(12)的伸缩部与所述柱塞(11)连通,所述柱塞(11)向着远离三通组件的方向移动时三通组件能够将第二储液箱(3)与定量管(10)连通,所述柱塞(11)向着靠近所述三通组件方向移动时所述三通组件能够将定量管(10)与注浆管(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组件包括壳体(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单向阀(15),所述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第三通道(9)设置于所述壳体(13)上,并且所述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第三通道(9)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14)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7)中,所述第二单向阀(15)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8)中,所述柱塞(11)向着远离三通组件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单向阀(14)能够打开将第二储液箱(3)与定量管(10)连通,所述柱塞(11)向着靠近所述三通组件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单向阀(15)能够打开将定量管(10)与注浆管(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16)、设置于发热元件(16)顶部的容纳腔(17),所述发热元件(16)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2)内,所述第二储液箱(3)设置于容纳腔(17)内,并且所述第二储液箱(3)与容纳腔(17)之间填充有导热油,第二储液箱(3)能够部分的浸入在导热油中,所述第二箱体(2)的内壁设置有真空隔热层(18),所述真空隔热层(18)能够阻断热量的散失,所述真空隔热层包括第一真空隔热层(35)和第二真空隔热层(36),所述第一真空隔热层(35)位于第一储液箱(1)和第二储液箱(3)之间的第二箱体(2)的侧壁,与第一真空隔热层(35)连通设置有真空泵和电磁阀,所述真空泵用于抽取第一真空隔热层(35)的空气,所述电磁阀用于将第一真空隔热层(35)与外界的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99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