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9904.6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彭颐祈;刘丰威;戴启辰;王银帅;李佳艺;廖明伟;何肖玉;郭豪;王保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裂隙 防渗 相变 微生物 胶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包括步骤S1、在岩体裂隙上确定注浆孔位,并进行钻孔形成注浆孔;S2、将石蜡胶囊和助推油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S3、将微生物胶囊和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S4、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让第一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35‑40℃;S5、将第二混合物通过注浆装置连续的注入岩体裂隙中,同时,将第一混合物通过注浆装置间歇注入岩体裂隙中。通过让石蜡胶囊和助推油提前储热。再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同时通过注浆装置连续的注入岩体裂隙中,进入岩体裂隙后石蜡胶囊预冷能够发生液‑固变相,释放热量,达到提高裂隙温度的作用,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高寒地区的岩体防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注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裂隙发育岩层,地下水长期沿围岩内连通裂隙网络持续不断的渗漏无疑将严重威胁隧道结构的可靠性和运营的安全性。同时,粘土、泥炭等软弱成分大量赋存的裂隙带若存渗漏隐患,长期发展会有触发涌水突泥事故的风险。传统地下工程防渗注浆材料如水泥砂浆、化学浆液,因颗粒大,流动性差,对微裂隙普遍发育的渗漏岩体而言,防渗效果并不显著,且传统浆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渗漏水的扩散而破坏周边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微生物注浆也逐步被引入裂隙岩体防渗领域。即通过微生物成岩作用生成溶解度较低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填塞岩体内部渗透性较强的空隙,从而降低介质渗透性、提升岩体强度。然而,现有的微生物注浆技术受到微生物所需生存条件的限制,而高寒地区常年低温,纬度高、昼夜温差大,使得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导致微生物注浆技术不能在高寒地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微生物注浆技术受到微生物生存所需温度的限制,在高寒地区常年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导致微生物技术不能在高寒地区使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裂隙岩体防渗的相变微生物胶囊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岩体裂隙上确定注浆孔位,并进行钻孔形成注浆孔;S2、将石蜡胶囊和助推油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S3、将微生物胶囊和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S4、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让第一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35-40℃;S5、将第二混合物通过注浆装置连续的注入岩体裂隙中,同时,将第一混合物通过注浆装置间歇注入岩体裂隙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9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