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c-apt放大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双输出模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72029.7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0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叶;由天艳;刘东;李文佳;朱成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327;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c apt 放大 电化学 发光 信号 输出 模式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Fc‑apt放大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双输出模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通过制备自增强电化学发光材料SiO2@Ru‑NGQDs,利用Nafion膜将球形SiO2@Ru‑NGQDs材料固定在干净的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将AuNPs组装在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并通过Au‑S共价作用,适配体互补链被固定;再引入被二茂铁标记的适配体,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组装,获得二茂铁电化学信号的同时也获得增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最终,获得新型双模式电化学‑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集高稳定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干扰等优点为一体检测AFB1的传感器,用于对实际样品灵敏、快速的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c-apt放大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双输出模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感染多种食物并在其中繁殖。在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AF)是剧毒的天然化合物,引起了广泛关注,污染了包括坚果和玉米在内的多种重要农产品。AF有不同类型:AFB1,AFB2,AFM1,AFM2,AFG1和AFG2。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最具毒性的,也是最强的天然致癌物之一。
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几种AFB1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荧光(FL),电致发光(ECL),光电化学(PEC)和电化学传感。这些用于定量测定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输出模式,受到背景信号高,假阳性信号,外部抗干扰能力差或不同实验环境的局限,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多信号输出的双模式分析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例如,Lin et al.提出利用Ru(phen)32+-DNA与MB-DNA分别作为电化学发光与电化学信号,构建适配体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对OTA的分析,准确度有提升,但是稳定性不高;因此,亟需研究一种集高稳定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干扰等优点为一体检测AFB1的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文旨在发明一种集高稳定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干扰等优点为一体的双模式电化学-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直接检测AFB1;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模式电化学-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实现对AFB1的检测。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自增强电化学发光材料SiO2@Ru-NGQDs,利用Nafion膜将球形SiO2@Ru-NGQDs材料固定在干净的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将AuNPs组装在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并通过Au-S共价作用,适配体互补链被固定。进一步引入被二茂铁标记的适配体,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组装,获得二茂铁电化学信号的同时也获得增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最终,获得新型双模式电化学-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对实际样品灵敏、快速的分析。
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基于Fc-apt放大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双输出模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自增强电化学发光材料SiO2@Ru-NGQDs的制备:
首先,将一定量的三联吡啶钌水溶液(Ru(bpy)32+)与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NGQDs)混合后,在黑暗环境中进行第一次搅拌,加入环己烷、曲拉通和己醇,进行第二次搅拌,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硅酸四乙酯、氨水,然后再进行密封搅拌,所得混合溶液加入丙酮后进行离心,所得固体分别用超纯水、乙醇清洗,得到材料记为SiO2@Ru-NGQDs,将所得材料烘干称量,分散在超纯水中,得到SiO2@Ru-NGQDs水溶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2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