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通道雷达实测数据估计方位波束宽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73033.5 | 申请日: | 2020-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万晋通;张玉石;黎鑫;尹雅磊;张金鹏;李清亮;赵鹏;许心瑜;夏晓云;张浙东;李慧明;尹志盈;朱秀芹;李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7 | 代理人: | 封代臣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通道 雷达 实测 数据 估计 方位 波束 宽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估计岸基多通道雷达方位波束宽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择用来估计方位波束宽度的强散射体目标:步骤2,计算雷达照射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步骤3,设置雷达相扫模式参数:步骤4,处理相扫数据:步骤5,估计3dB波束宽度。本发明所公开基于实测数据估计岸基多通道雷达方位波束宽度的方法,利用海面船只目标和多通道雷达相扫功能,实现了雷达方位波束宽度的外场标定,大大降低了外场试验成本,且可实时对雷达方位波束宽度进行外场标定,为多通道雷达的准确测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通道雷达波束宽度估计领域,特别涉及该领域中的一种基于实测数据估计岸基多通道雷达方位波束宽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波束宽度是雷达天线设计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可在微波暗室中测得天线的波束宽度,但测试过程中雷达所用的馈线与实际整机雷达所用的馈线有所差异,尤其是多通道雷达,其体积较大,控制系统和馈线系统复杂,不便于将其放置在暗室中,整机雷达的天线波束宽度需要重新标定测量。
针对雷达波束宽度标定,国内外相关学者大多采用外定标试验:即采用接收机沿着雷达固定照射方位,移动接收雷达回波信号,进而测得雷达方位或俯仰单程天线方向图;或在天线照射方位或俯仰中心放置接收机,雷达进行机械扫描,进而标定出雷达方位或俯仰单程天线方向图。上述外定标试验原理简单,但面临定标场地选择难、试验成本高的问题,亟需一种直接通过实测数据获取天线波束宽度标定的方法。
基于雷达回波数据受到收发天线双程方向图的调制原理,可利用实测数据估计多通道雷达波束宽度,但仍面临如何利用目标散射体的回波信号替代接收机回波信号、如何利用相扫工作模式替代雷达天线机械扫描、如何处理相扫回波数据等问题,开展基于实测数据的多通道雷达天线波束宽度的方法研究,可为多通道雷达波束宽度标定提供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基于实测数据估计岸基多通道雷达方位波束宽度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实测数据估计岸基多通道雷达方位波束宽度的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用来估计方位波束宽度的强散射体目标:
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获取岸基雷达照射海域中经过或停泊的船只信息,基于船只信息选择用于估计方位波束宽度的非合作目标,具体步骤为:
步骤11,结合雷达照射方位范围和AIS中船只的方位角度,选择长度大于100米,宽度大于30米的船只作为估计方位波束宽度的目标船只;
步骤12,判断步骤11中所选船只的航速是否为0,如果航速为0,则选择该停泊船只作为测量目标,若航速不为0,则不选该船只;
步骤2,计算雷达照射目标的方位角Φ和俯仰角Θ:
结合AIS中船只经纬度信息和雷达架设位置经纬度信息,计算雷达天线法线对准目标时需设置的方位角Φ;计算雷达天线与目标之间的直线距离D,并结合已知雷达架设高度H,计算雷达天线法线对准目标时需设置的俯仰角Θ,见下式(1),其中arcsin(·)为反正弦函数;
步骤3,设置雷达相扫模式参数:
基于步骤2中计算所得的雷达方位角和俯仰角,仅能确定雷达相扫模式中的方位相扫中心,还需设置雷达方位扫描范围、相扫角度、相扫间隔角、相扫测量时长参数,具体步骤为:
步骤31,估计雷达天线方位波束宽度:
由N个阵元组成的一维均匀线阵,阵元间隔d=λ/2,利用下式(2),近似估算雷达天线方位波束宽度其中λ=c/f0,c=3×108m/s为电磁波传播速度,f0为雷达工作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3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