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3344.1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5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肖仕远;李雪梅;张宇;刘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64 | 分类号: | A61K31/64;A61K31/4439;A61K47/38;A61P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7 | 代理人: | 谭德兵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格列喹酮 罗格列酮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品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组成:格列喹酮30mg~180mg,罗格列酮1mg~8mg,羧甲淀粉10~30mg,羟丙纤维素20mg~50mg,乳糖40mg~240mg,硬脂酸镁1mg~10mg。本发明将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结合起来,辅加粘合剂、稀释剂、崩解剂、润滑剂,并采用预混部分辅料,最后干法压片或直接填充胶囊制成。针对目前国内糖尿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并要求个体化治疗,为避免单一用药药效不佳时,单一用药药量过高,提出了一种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组合物,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加工领域,涉及一种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并正趋向年轻化。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惩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格列喹酮系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药效学包括:①促进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②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③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药动学包括:①口服格列喹酮2-2.5h 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②血浆半衰期为1.5h,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本品作用温和,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较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在治疗早期以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为主,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它是目前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中唯一不受肾功能影响的药物,故可用于肾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
罗格列酮(又名文迪雅)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 TZDs)药物,可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罗格列酮是唯一可在临床单用的TZDs类药物,同时也可与二甲双胍类配伍使用。2010年9月,罗格列酮因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被欧洲药监局列入“黑名单”,不允许其再上市。随后我国药监局和卫生部公布了一份联合通知,表示在“加强管理” 的前提下,包括该药在内的12种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产品仍可继续在中国有条件使用,但必须更改其说明书,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
目前国内以药物治疗为主,并要求个体化治疗,因此在单一用药效果不佳,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为避免单一用药药量过高,提出一种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组合物,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没有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的组合物,提供一种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单一用药效果不佳、为单一用药药量过高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的组合物按以下重量组分配料:
格列喹酮30mg~180mg,罗格列酮1mg~8mg,羧甲淀粉钠10~30mg,羟丙纤维素20mg~50mg,乳糖40mg~240mg,硬脂酸镁1mg~10mg。
本方案采用预混辅料的技术方案,预混辅料能使混合辅料具备更好的粉体学性能,其崩解更快,利于药物溶出。
进一步,按组分用量称取原辅料,将粘合剂羟丙纤维素加50~70℃水,泡2~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3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