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芯的检漏设备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9109.5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2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卢锦平;邓武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2 | 分类号: | G01M3/22;G01M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李倩倩;夏宇和 |
地址: | 52830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芯 检漏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芯的检漏设备及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预选,将外形不合格的管芯挑出;将待检的管芯放入检漏设备,排气管组件插入下夹具,并启动检漏设备;上夹具覆盖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所述检漏设备执行检漏操作,所述检漏操作依次包括大漏检测、小漏检测和氦漏检测三个阶段,筛选出不合格工件,将密封性好的管芯送入下一个操作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检测手段,依次提高检测条件,对管芯进行逐步深入检漏,最终筛选出无裂缝、无漏孔且焊接严密的管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依靠人工筛选或是一级检测的方式,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确度,减少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芯的检漏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微波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烹调家电,可以快速方便的加热烹调食物。微波炉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及在出厂前需要进行多项检测,特别是对微波炉的管芯组件进行检漏测试。管芯是将微波炉的阴极组件、阳极组件和排气管组件焊接组装到一起。组装完成后,需要把管芯变成真空状态,因此需要检测管芯是否有裂缝、漏孔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焊接的是否严密。管芯气密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微波炉的质量。如果单纯依靠人工肉眼去检查,不仅效率低,且对于极其微小的裂缝不易检查到。因此需要快速且精确的对管芯进行检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管芯检漏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芯检漏准确度低、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管芯检漏工艺,通过检漏设备对管芯进行检漏操作,所述管芯包括从下到上依次组装连接到一起的阴极组件、阳极组件和排气管组件,所述检漏设备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将所述排气管组件插入到下夹具中,上夹具覆盖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所述检漏操作依次包括:大漏检测工序、小漏检测工序和氦漏检测工序。通过三个阶段的检漏操作,逐渐提高检漏条件,可以筛选出不同泄露程度的管芯,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氦漏检测包括对阴极组件焊接处、阳极组件焊接处和排气管组件焊接处进行喷氦的氦漏检测。氦气体积小,穿透能力强,可以检测出焊接不严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管芯检漏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预选,将有氧化、虚焊、裂缝、变形、刮伤及黑痕脏污现象的管芯挑出;
S2.启动检漏设备,在检漏设备自启完成、运行稳定的条件下启动检漏仪的检测状态;
S3.将待检的管芯放入检漏设备,排气管组件插入下夹具内,上夹具覆盖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所述检漏设备依次执行大漏检测、小漏检测和氦漏检测,并筛选出不合格工件,将密封性好的管芯送入下一个操作阶段;
进一步的,所述S3包括如下步骤:
S31.执行大漏检测工序,在管芯内部真空度达到第一预设值P1时,继续执行小漏检测工序;
S32.执行小漏检测工序,在管芯内部真空度达到第二预设值P2时,继续执行氦漏检测工序;
S33.执行氦漏检测工序,在管芯内部没有检测到氦气,说明管芯无氦漏现象,可以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S31包括:
S311.将待测管芯的排气管组件插入下夹具内部,操作控制台,使得上夹具扣压在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的外部,真空装置通过真空管道对管芯内部抽真空,同时获取管芯内部的真空度;
S312.判断管芯内部真空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P1,若是,说明管芯无大漏现象,继续执行小漏检测工序,进入步骤S32;若否,说明待测的管芯有大漏现象,同时在显示装置上显示不合格工件的位置,操作控制台使与出现大漏的管芯对应的真空管道关闭,并继续执行步骤S32。
进一步的,所述S32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9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