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方法以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9489.2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8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举;黄锟;刘会锋;周理志;白晓飞;袁泽波;冯觉勇;刘辉;王师;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7;C09K8/516;C09K8/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黄溪;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洞型 碳酸盐 岩储层酸压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方法以及装置,包括:获取由暂堵颗粒和前置液混合而成的工作液,其中,暂堵颗粒不溶于酸而溶于油;将工作液和酸液采用多级交替注入方式进行酸压。本发明中暂堵颗粒是作为堵漏降滤失剂的有效成分,因此,在泵入的时候,暂堵颗粒能够暂堵近井串珠以及沿途的天然裂缝,当酸压施工结束之后,暂堵于近井串珠以及沿途天然裂缝的暂堵颗粒遇油可以溶解,酸压裂缝两侧的流动通道恢复。从而实现酸压裂缝能够沟通距离井眼150m以外的缝洞储集体,极大地增加酸压改造的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增产改造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的不断进展,碳酸盐岩大油气田逐渐成为油气资源发展的重要新领域,而且不断有新发现、新突破,在石油勘探开发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缝洞型碳酸盐油藏属于非常规的油气藏,其石油资源的储量往往很大,很多油藏都属于大规模的油藏,也是碳酸盐岩油藏生产的重要部分。
目前,这类油气藏一般通过酸压改造来沟通更多的缝洞储集体,从而实现单井的高效提产。其中前置液酸压是用高粘液体作为前置压裂液先把地层压出裂缝,然后再向缝中注入酸液。由于前置液粘度高、滤失量小,可比直接用酸液作为前置液形成较宽、较长的动态裂缝,所以就极大地减少裂缝的面容比,从而降低酸液的反应速度,增大有效作用距离。与此同时,由于前置液预先冷却地层,岩石温度下降,也能起缓蚀作用。当酸液进入充填了高粘度液体的裂缝时,由于两种液体的粘度相差悬殊,粘度很小的酸液不会均匀地把高粘液顶替走,而是在高粘液体中形成指进现象,使酸压裂缝具有足够的导流能力。
但是,现有的酸压工艺技术中高粘液体的作用使得酸压只能实现150m以内缝洞体的高效沟通,对于距离井眼150m以外的缝洞储集体,现有的酸压手段无法沟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方法以及装置,实现酸压裂缝能够沟通距离井眼150m以外的缝洞储集体,极大地增加酸压改造的效率,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增产改造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方法,包括:获取由暂堵颗粒和前置液混合而成的工作液,其中,暂堵颗粒不溶于酸而溶于油;
将工作液和酸液采用多级交替注入方式进行酸压。
具体的,暂堵颗粒加入前置液最终形成工作液,其中暂堵颗粒是作为堵漏降滤失剂的有效成分,在将工作液和酸液采用多级交替注入方式进行酸压过程中,由于暂堵颗粒其特性是不溶于酸而溶于油,因此,在泵入的时候,暂堵颗粒能够暂堵近井串珠以及沿途的天然裂缝,当酸压施工结束之后,暂堵于近井串珠以及沿途天然裂缝的暂堵颗粒遇油可以溶解,酸压裂缝两侧的流动通道恢复。从而实现酸压裂缝能够沟通距离井眼150m以外的缝洞储集体,极大地增加酸压改造的效率,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增产改造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如上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方法,可选的,暂堵颗粒为不饱和聚酯树脂颗粒。具体的,不饱和聚酯树脂颗粒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如上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方法,可选的,获取由暂堵颗粒和前置液混合而成的工作液之前,还包括:
根据缝洞系统的尺寸和预设的穿透深度获得暂堵颗粒的加入量。
具体的,通过缝洞系统的尺寸和预设的穿透深度,可以知道需要封堵近井串珠以及沿途的天然裂缝的体积以及数量是多少,方便在制备工作液中能够更好的确定暂堵颗粒的加入量,实现更好的暂堵效果。
如上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方法,可选的,根据缝洞系统的尺寸和预设的穿透深度获得暂堵颗粒的加入量,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
V=2*L*H*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9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