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匣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2686.X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7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宏;陈蓁;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丰发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24 | 分类号: | F01D25/24;F01D25/14;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使用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匣及其加工方法,包括第一机匣外壳、第二机匣外壳、机匣散热网、调节组件、固定组件、隔热垫和防腐垫,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一侧设置有第二机匣外壳,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外侧均设置有机匣散热网,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中心处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组件;该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匣及其加工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摒弃传统螺丝固定方式,采用夹紧固定,固定更加牢固,且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用户维修与更换航空发动机,且可以自由调节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间距,适用于不同体积的航空发动机安装固定,适用面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的机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匣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作为飞机的心脏,不仅是飞机飞行的动力,也是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般航空发动机安装时需要机匣进行固定;传统航空发动机的机匣结构复杂,使用麻烦,一般采用螺丝固定,固定极其不牢固,且安装拆卸麻烦,不利于用户维修与更换航空发动机的机匣,同时没有保护装置,外界撞击或航空发动机自身工作晃动极易造成航空发动机与机匣撞击损伤,且传统航空发动机的机匣采用直接车床加工,极易造成机匣加工出现偏差,零件加工易产生变形,不能消除内应力,造成零件扭曲变形;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匣及其加工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匣及其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匣,包括第一机匣外壳、第二机匣外壳、机匣散热网、调节组件、固定组件、隔热垫和防腐垫,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一侧设置有第二机匣外壳,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外侧均设置有机匣散热网,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中心处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组件;
所述调节组件由第一中心板、第二中心板、螺纹孔、螺纹杆、挡板、第一自锁螺母、第二自锁螺母、隔板、压缩弹簧、第一转动螺栓、转动杆、第二转动螺栓和固定杆组成,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顶部与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中心板,所述第一中心板底部设置有第二中心板,且第二中心板位于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中心处,所述第一中心板与第二中心板中心处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中心处两侧均套接有第二自锁螺母,且第二自锁螺母位于第一中心板底部与第二中心板顶部,所述螺纹杆两端均套接有第一自锁螺母,且第一自锁螺母位于第一中心板顶部与第二中心板底部,所述第一自锁螺母底部设置有隔板,且隔板位于螺纹杆外侧,所述隔板底部设置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位于第一中心板顶部,所述第一中心板与第二中心板两端均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套接有第一转动螺栓,且第一转动螺栓与第一中心板和第二中心板连接,所述转动杆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第一机匣外壳和第二机匣外壳连接,所述固定杆一端套接有第二转动螺栓,且第二转动螺栓与转动杆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由第一弹簧卡板、复位弹簧、第二弹簧卡板、弧形板、连接杆、边孔、加强板、圆形顶块、海绵垫和防滑垫组成,所述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两端均开设有边孔,所述边孔内部套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一端与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内壁连接,所述弧形板一端位于中心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弹簧卡板,所述第二弹簧卡板一端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套接有第一弹簧卡板,且第一弹簧卡板与第一机匣外壳与第二机匣外壳内壁连接,所述弧形板另一端中心处焊接有圆形顶块。
一种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匣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机匣粗加工;步骤二,机匣精加工;步骤三,打磨检验;步骤四,入库存储;
其中上述步骤一中,机匣粗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分析机匣形状,通过旋转截面线得到机匣主体模型,并根据机匣形状建模,得到机匣基本尺寸数据;
2)将机匣材料放入车床中,保证后续加工尺寸的前提下,车削加工去除多余的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丰发精工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丰发精工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26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