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施行联动控油的燃气漂烫锅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6754.X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0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辛县子恒食品加工厂 |
主分类号: | A47J37/12 | 分类号: | A47J37/12 |
代理公司: | 合肥超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6 | 代理人: | 饶晓玲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施行 联动 燃气 漂烫锅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施行联动控油的燃气漂烫锅,涉及食品加工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包括烫锅本体,烫锅本体的外壁通过连杆安装有用于盛放物料的物料罩,烫锅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与油锅贯通的油槽,油槽的上方连接有气泵,连杆包括有固定杆和活动杆,连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腔室,安装腔室的内部通过转轴与物料罩的外壁铰接,安装腔室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集油杆为圆锥型结构,烫锅本体的内部于油槽的底端开设有油道,油道的底侧与油槽底端的内壁齐平,气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油槽的内壁贯通,气泵固定于烫锅本体的外壁。通过以上各装置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食用油的快速沥除,可以降低食用油被污染的风险,并且能够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施行联动控油的燃气漂烫锅。
背景技术
食品在加工过程多采用油炸的工序,且常会用到燃气漂烫锅,现有的漂烫锅不具备沥油的功能,导致经油炸的食品在被转移时会沾取较多的食用油,不仅不便于后续的加工操作,还需要工作人员对沥除的油进行回倒,影响食品加工的长期有效进行,且还容易增加食用油被污染的风险,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施行联动控油的燃气漂烫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施行联动控油的燃气漂烫锅,包括烫锅本体,所述烫锅本体的外壁通过连杆安装有用于盛放物料的物料罩,所述烫锅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与油锅贯通的油槽,所述油槽的上方连接有气泵。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包括有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活动杆滑动的活动腔,所述活动杆三个侧面均安装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外壁与活动腔的内壁贴合,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于活动腔的正下方开设有限位腔,所述活动杆底端的外壁一体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与限位腔的内壁贴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远离辊轮的一侧一体设置有齿条,所述活动腔一侧的内壁固定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壁与齿条啮合,所述活动腔顶端处的内壁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一侧的内壁同样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外壁与活动杆的侧面贴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的内部通过转轴与物料罩的外壁铰接,所述安装腔室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转轴固定,所述物料罩顶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物料倒出的料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物料罩为二分之一的椭圆型结构,所述物料罩底端的外壁一体设置有集油杆,所述物料罩的外壁开设有油孔,所述集油杆为圆锥型结构,且集油杆尖锐的一端面朝远离物料罩的方向。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油槽为圆环形结构,所述油槽位于烫锅本体油锅的外侧,所述烫锅本体的内部于油槽的底端开设有与油锅贯通的油道,所述油道的底侧与油槽底端的内壁齐平,所述油道的高度在2-3cm之间,所述油槽的顶端低于烫锅本体油锅的顶端10-20cm,且油槽内部的容积是烫锅本体油锅容积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油槽的内壁贯通,所述气泵固定于烫锅本体的外壁,所述气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单片机,且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烫锅本体的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的,基于上述能够施行联动控油的燃气漂烫锅的食用油沥除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T1、连杆拖载着物料罩脱离食用油,并使物料罩的底端脱离食用油的液面,利用食用油自身的重力能够实现沥油效果,气泵运行时,油槽内部空气的体积与烫锅本体油锅内食用油的体积进行交换,能够将油锅内部的食用油转移至油槽的内部,借此实现食用油与物料罩之间的完全脱离,实现沥油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辛县子恒食品加工厂,未经利辛县子恒食品加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67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