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0336.8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颍上鑫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1G11/04;D01G13/00;D06M15/11;D06M11/79;D06M11/44;D06M15/09;D06M15/333;D06M13/364;D06M11/30;D06M11/76;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6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吸水性 再生 混纺 棉纱 | ||
1.一种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废旧棉织品30-35份,棉纱边角料13-28份,铜氨纤维9-12份,淀粉8-12份,纳米二氧化硅粉末4-7份,纳米氧化锌粉末3-6份,聚丙烯腈纤维10-13份,三聚氰胺9-14份,聚乙烯醇11-14份,二氧化氯0.5-0.8份,碳酸氢铵5-7份,羧甲基纤维素3-5份,甘油硬脂酸脂1-3份,水30-40份;
所述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废旧棉织品30份、棉纱边角料14份、铜氨纤维10份,依次放入容器中混合,并用破碎机将混合原料打碎成纤维,打碎后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温度为60-70℃,并在搅拌时加入甘油硬脂酸脂,在转速为300-400r/min下进行搅拌20-30min,然后送入烘干机中烘干,最后经过梳棉工艺制成混合纤维棉条备用;
S2、取淀粉10份、纳米二氧化硅粉末5份、纳米氧化锌粉末4份依次放入搅拌机中,并加入20份的水,通过搅拌机进行加热搅拌操作,加热温度为70-75℃,搅拌25分钟后制得一次备用浆料;
S3、将S1中制得的混合纤维棉条浸入S2中的一次备用浆料中,40-50分钟之后取出,挤出多余浆液,并置于烘干机中,在80-9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混合,再次经过梳棉工艺制得再生纤维棉条;
S4、取羧甲基纤维素4份置于搅拌机中,并加入20份的水,加热搅拌至50-55℃后,分别向溶液中添加三聚氰胺12份、聚乙烯醇12份、二氧化氯0.7份和碳酸氢铵6份,继续搅拌加热至70-80℃,得到二次备用浆料;
S5、将S3中制得的再生纤维棉条浸入S4中制得的二次备用浆料中,加热至50-60℃后,恒温处理1-1.5小时之后取出,将多余的浆液挤出,然后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
S6、将S5中烘干好的棉条进行梳棉、精梳、粗纱、细纱工艺操作,即可得到本发明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废旧棉织品30份,棉纱边角料14份,铜氨纤维10份,淀粉10份,纳米二氧化硅粉末5份,纳米氧化锌粉末4份,聚丙烯腈纤维11份,三聚氰胺12份,聚乙烯醇12份,二氧化氯0.7份,碳酸氢铵6份,羧甲基纤维素4份,甘油硬脂酸脂2份,水4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加入甘油硬脂酸脂时,需分两次等量依次加入,间隔时间为5-7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旧棉织品与棉纱边角料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漂洗,将其外部的灰尘和杂质清洗干净,且经过破碎机粉碎后的纤维长度为4-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加入水时,需边搅拌边缓慢的加入,搅拌使得转速为220-250r/min,且制得的浆料为白色浓稠状,内部没有颗粒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向一次备用浆料内部浸入纤维棉条时,需保证浆料完全将棉条淹没,棉条尽量保持平铺状态,便于浆料更好的与棉条接触,挤出多余浆料时,需保证棉条内部含水量为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水性的可再生混纺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将溶液升温至50-55℃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对混合溶液搅拌时的转速为150-160r/min,在搅拌时需将产生的漂浮物及时清理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颍上鑫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颍上鑫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033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