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铁路的混凝土桥式结构及并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5276.9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辉;李永全;刘自明;张红心;李鑫;刘科;肖世波;钱玉山;龚金才;廖远;胡吉星;刘永酃;吴汉湘;程睿;陈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19/02;E01C1/00;E01D101/2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张沫 |
地址: | 43005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铁路 混凝土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铁路的混凝土桥式结构及并线方法,包括铁路墩身、公路墩身和公路墩帽,铁路墩身为门式墩,铁路墩身顶部设有铁路墩帽,铁路墩帽顶端面中部搭载有铁路梁,公路墩身为板式墩,两个公路墩身架设在铁路墩帽顶端面两侧,公路墩帽为矩形板,公路墩帽架设在公路墩身顶部,两个公路墩帽之间具有间隔,公路墩帽上搭载有公路梁,本发明具有克服跨海大桥高腐蚀环境,通过简易的结构变换即可实现公路和铁路的并线,使上述桥式结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更具有实用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铁路的混凝土桥式结构及并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单一的单层桥面已无法满足许多公路及铁路的通行要求,公铁两用桥随之诞生,大型跨海桥梁线路长,钢桥造价高,易于锈蚀,因此主梁多采取钢混结合形式,主航道桥为钢结构,而对于其混凝土桥部分,也需要设计相应的桥式结构与主桥部分相衔接;但目前常见的公铁两用桥为钢结构,采用钢桁梁或钢箱梁实现双层桥面结构,混凝土双层桥面结构比较少见,一般为大箱梁结构或钢混结合桁梁结构。
另外,对于跨海大桥公路和铁路分别由两地延伸而来的情况,在公铁合建起始点还需要进行并线,对于混凝土双层桥结构:大箱梁结构自重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复杂,且表面容易开裂,施工难度大;钢混结合桁梁结构,不适用于海洋高腐蚀性环境,钢混结合面易腐蚀,危及桥梁行车安全。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公路、铁路的混凝土桥式结构及并线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跨海大桥高腐蚀环境下公路和铁路桥能够准确且不受环境影响的并线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铁路的混凝土桥式结构及并线方法,包括铁路墩身、公路墩身和公路墩帽,铁路墩身为门式墩,铁路墩身顶部设有铁路墩帽,铁路墩帽顶端面中部搭载有铁路梁,公路墩身为板式墩,两个公路墩身架设在铁路墩帽顶端面两侧,公路墩帽为矩形板,公路墩帽架设在公路墩身顶部,两个公路墩帽之间具有间隔,公路墩帽上搭载有公路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简单的结构,不仅减少建设用料,还通过采用合理的公铁两用双层混凝土桥式结构受力,适用于跨海桥梁强腐蚀环境,且整体结构通透,桥梁横向抗风能力强,适用范围大,实用性高。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公路梁位于曲线段的顶端面倾斜,以使公路梁位于曲线段外侧高度高于公路梁位于曲线段内侧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可有效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离心作用而滑出公路。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公路梁位于曲线段的顶端面倾斜范围为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保证车辆在转弯处能顺利过弯,又能有效避免车辆滑出公路外。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铁路墩身内侧顶端拐角处设有铁路墩台,以使铁路墩身内侧的空间截面为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铁路墩身的承载能力。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公路墩帽底部两侧均开设有承力面,以使公路墩帽的截面为倒梯形,公路墩帽底部宽度与公路墩身宽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承接住公路梁,还能将公路梁的重力完全导向至公路墩身上,以免在施工时侧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公路、铁路的混凝土桥式结构的并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并线前,在承台上分别架设铁路墩和公路墩,铁路墩和公路墩均为独立墩且彼此无连接,铁路梁和公路梁分别搭载在铁路墩和公路墩顶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5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补货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下一篇:打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