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缸盖在低周疲劳下的寿命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0613.9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4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黄凤琴;李相旺;王雄;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16C60/00;G16C10/00;G06F111/10;G06F119/02;G06F119/04;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疲劳 寿命 评估 方法 相关 设备 | ||
1.一种缸盖在低周疲劳下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材料测试试验,获取模型参数,所述模型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用于评估缸盖的应力应变情况的模型所需的材料本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用于在评估缸盖寿命的模型所需的材料寿命参数;
根据分析条件,通过预设应力应变分析模型计算第一分析信息,所述预设应力应变分析模型是基于第一基础模型及第一参数构建的,所述预设应力应变分析用于分析缸盖在应力作用下的塑性硬化情况以及缸盖在应力作用下蠕变松弛情况;所述分析条件包括温度场信息、螺栓预紧力信息;所述第一分析信息中包含有应力分析信息和蠕变分析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分析信息,通过预设热机疲劳分析模型按照评估测试条件确定第二分析信息,所述第二分析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缸盖在低周疲劳下的寿命;所述评估测试条件包括测试周期以及每个测试周期的时长、测试工况;所述预设热机疲劳分析模型是基于第二基础模型及第二参数构建的,所述预设热机疲劳分析模型用于通过所述缸盖在低周疲劳下的损耗情况确定缸盖寿命;
在所述根据分析条件,通过预设应力应变分析模型计算第一分析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塑性硬化公式及双曲蠕变公式构建第一基础模型;
通过所述第一基础模型及所述第一参数,构建所述预设应力应变分析模型;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析信息,通过预设热机疲劳分析模型按照评估测试条件确定第二分析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非线性蠕变公式及疲劳损伤演化公式构建所述第二基础模型;
通过所述第二基础模型及所述第二参数,构建所述预设热机疲劳分析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在低周疲劳下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测试试验包括:拉伸试验、蠕变试验、应变控制疲劳试验、应力控制疲劳试验和应力保持疲劳试验;
所述通过材料测试试验,获取模型参数,包括:
通过应变控制疲劳试验及蠕变试验,确定第一参数的参数组,所述第一参数的参数组中包含有用于构建预设应力应变分析模型的多组第一参数;
通过应变控制疲劳试验,应力控制疲劳试验,应力保持疲劳和蠕变试验确定第二参数的参数组,所述第二参数的参数组中包含有用于构建预设热机疲劳分析试验的多组第二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盖在低周疲劳下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基础模型及所述第一参数,构建所述预设应力应变分析模型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基础模型以及第一参数的参数组,按照每个参数组生成对应的第一候选模型;
根据第一测试试验数据以及所述第一候选模型的预测结果,从多个所述第一候选模型中确定所述预设应力应变分析模型,所述第一测试试验数据为所述材料测试试验中应变控制疲劳试验及蠕变试验中获取的试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盖在低周疲劳下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基础模型及所述第二参数,构建所述预设热机疲劳分析模型,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基础模型以及第二参数的参数组,按照每个参数组生成对应的第二候选模型;
根据第二测试试验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候选模型的预测结果,从多个所述第二候选模型中确定所述预设热机疲劳分析模型,所述第二测试试验数据为所述材料测试试验中应变控制疲劳试验,应力控制疲劳试验,应力保持疲劳和蠕变试验中获取的试验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缸盖在低周疲劳下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析信息,通过预设热机疲劳分析模型按照评估测试条件确定第二分析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测试工况类型、工况持续时间、工况更换周期以及工况循环信息设置所述评估测试条件,其中,所述测试工况类型包括怠速工况以及全负荷工况;所述工况循环信息用于确定循环次数以及循环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06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