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晶陶瓷玻璃的压铸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0852.4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昌;蒋达光;郭磊;钱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研一材料科技(宜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1/00 | 分类号: | C03B11/00;C03B11/16;C03C1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玻璃 压铸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玻璃压铸成型领域,尤其是一种微晶陶瓷玻璃的压铸成型工艺,针对现有的玻璃进行压铸成型时,不便于对原料的注射压力进行控制,容易因压力不足影响注射质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粉状原料铁、镁、二氧化硅投入窑炉加热融化产生晶核,变成可流动的液体原料;S2:在模具的内部喷上润滑剂,然后闭模;S3:将液体原料加入到注射机内,原料进入注射室,由注射头将液体原料高压注射到模具内;S4: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注射室内的压力进行监测,监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本发明可以对压力进行控制,同时可以对冷却温度进行监测,且可以使每次进入注射室内的原料量相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压铸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晶陶瓷玻璃的压铸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压铸成型是玻璃的一种成型方式。
现有技术中,玻璃进行压铸成型时,不便于对原料的注射压力进行控制,容易因压力不足影响注射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微晶陶瓷玻璃的压铸成型工艺,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玻璃进行压铸成型时,不便于对原料的注射压力进行控制,容易因压力不足影响注射质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晶陶瓷玻璃的压铸成型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晶陶瓷玻璃的压铸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粉状原料铁、镁、二氧化硅投入窑炉加热融化产生晶核,变成可流动的液体原料;
S2:在模具的内部喷上润滑剂,然后闭模;
S3:将液体原料加入到注射机内,原料进入注射室,由注射头将液体原料高压注射到模具内;
S4: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注射室内的压力进行监测,监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
S5:控制器接收的数据与预设的数据进行对比,当压力数据有偏差时,控制器控制增压器工作,对注射室内进行升压,达到预设压力时,关闭增压器;
S6:注射到模具内的原料冷却,成型,最后开模,即可完成微晶陶瓷玻璃的压铸成型。
优选的,所述S6中,注射到模具内的原料冷却,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模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与控制器预设的数据进行对比,当检测的数据低于预设的数据时,控制器控制警示器响起,即可进行脱模。
优选的,所述S1中,将粉状原料铁、镁、二氧化硅投入窑炉加热融化产生晶核,加热温度为温度在800-1600℃,变成可流动的液体原料。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2-4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优选的,所述S3中,将液体原料加入到注射机内,原料进入注射室,通过流量传感器对进入到注射室内的原料的量进行监测,当达到需要的量时,关闭阀门,原料不再进入注射室。
优选的,所述S3中,注射机内设有加热器,通过加热器对液体原料进行加热,加热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器加热器的启停。
优选的,所述S3中,将液体原料加入到注射机内,通过温度采集探头对注射机内原料的温度进行监测,监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研一材料科技(宜兴)有限公司,未经晶研一材料科技(宜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0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