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6642.4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6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鹏;安宁;张嫣;万龙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5/097 | 分类号: | C07K5/097;C07K1/36;C07K1/30;C07K1/08;C07K1/02;C07K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高玉光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甲状腺素 释放 激素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多肽药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制备方法,在制备Z‑pGlu‑His‑Pro‑NH2的步骤中,使用乙腈溶解浓缩产物,低温放置后即有结晶析出,避免现有技术中惯用的采用两次乙醚沉淀后再重结晶的方式,工序周期短。并且,使用少量的乙腈溶解,避免使用低闪点的乙醚等试剂。一般区即可进行,对厂房无特殊要求。无安全风险,可工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肽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一种肽类激素,其化学结构式为pGLU-His-Pro-NH2。由下丘脑室旁核内的一些神经细胞合成、分泌。经垂体门脉系统输送至腺垂体。由焦谷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酰胺组成。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能够促使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并通过TSH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此外,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还具有促进生乳素、催产素和辊压素的分泌,以及影响大脑的机能,如抗抑郁、改变睡眠觉醒和行为的生理功能。因此,作为药物,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张家瑾等(张家瑾,张绍东,盛树力.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合成法的改进[J].首都医学院学报,1990(04):276-278.)提供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合成法的改进包括依次制备Z-pGlu-ONB、Z-pGlu-His-OH、H-Pro-OCH3→H-Pro-NH2、Z-pGlu-His-Pro-NH2和氢解制备pGlu-His-Pro-NH2。其在制备Z-pGlu-His-Pro-NH2的工序中,需要两次乙醚沉淀,重结晶,需72小时以上,耗时较长。且乙醚使用量大(得产物3.22克需1.5L乙醚),乙醚闪点为-40℃,对操作环境温度、通风设施、厂房防爆要求高。产业化安全隐患极大。
一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及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1010137327.5)包括制备Z-pGlu-His-Pro-NH2和氢解制备pGlu-His-Pro-NH2,在制备Z-pGlu-His-Pro-NH2的工序中涉及两次乙醚沉淀,重结晶,耗时较长。乙醚使用量大(得产物12.6克需约4L乙醚),且对沉淀物溶解时,采用加热进行助溶,溶解液闪点低(优选的乙醇闪点13℃、异丙醇闪点为12℃)乙醚闪点为-40℃,异丙醚为-28℃。对操作环境温度、通风设施、厂房防爆要求极高。产业化采用加热方式进行溶解,再倒入低闪点的乙醚等溶剂中沉淀。安全隐患极大,不可行。
由此可知,现有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制备工艺,均采用两次乙醚沉淀,重结晶,耗时较长。且使用大量的低闪点的乙醚。安全隐患极大,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如何能够安全、高效地实现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制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制备方法,以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制备Z-pGlu-ONB、制备Z-pGlu-His-OH、制备Z-pGlu-His-Pro-NH2和氢解Z-pGlu-His-Pro-NH2,得到所述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其中,制备Z-pGlu-His-Pro-NH2的步骤包括:
向Z-pGlu-His-OH和Pro-N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活化剂反应后浓缩至干,浓缩产物加乙腈溶解后结晶析出,得到所述Z-pGlu-His-Pro-N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6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