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7130.X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于志鹏;王莹雪;赵文竹;励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083 | 分类号: | C07K5/083;C07K14/46;A23L29/00;A23L5/20;A61K4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0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苦味 抑制 作用 活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Ala‑Asp‑Met和Ala‑Asp‑Trp。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能与苦味受体T2R14有效结合,对苦味物质具有持续稳定的抑制效果,且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水溶性良好等特点,可用于具有苦味的食品、药品以及保健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活性肽领域,具体涉及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
背景技术
人类能够感知五种基本味道,即酸味、甜味、苦味、咸味和鲜味。苦味被认为是一种不愉快的味觉感受,它可以在食品蛋白水解和药物加工过程中形成。由于苦味会对食物的摄取产生消极作用,而且某些药物的苦味很难让患者吞咽,因此抑制苦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食品和制药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个挑战。
苦味感知由苦味受体TAS2Rs介导,这些TAS2Rs受体在人类舌头上表达,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迄今为止,几乎所有25种人类苦味受体已经被鉴定出来,但大多数TAS2Rs仍然没有已知的配体。这些TAS2Rs受体具有单个配体结合口袋,这种结合口袋能够在保持高选择性的同时识别许多结构不同的苦味物质。TAS2R14(T2R14)是对各种苦味化合物调谐最广的苦味受体之一,它能识别多种多样的天然或合成的苦味化合物,包括许多药物。因此,T2R14可作为抑制苦味的有效靶点。
传统的脱苦方法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大孔树脂吸附、超滤等选择性分离法以及掩盖法。但是,选择性分离法对多肽的损失比较大,影响多肽的营养性和活性,特别是对于苦味肽作为主要活性组分的物质影响更大;掩盖法需要添加环糊精、改性淀粉等苦味掩盖剂或其他风味物质,其附加成分不符合健康天然的新型饮食观念。例如,发明专利:一种吡格列酮的苦味抑制剂和包含吡格列酮的口服制剂,专利号为:201410473474.8。该专利涉及一种吡格列酮的苦味抑制剂和包含吡格列酮的口服制剂,所述吡格列酮的苦味抑制剂以氯化钙作为有效成分。而食源性生物活性肽以其安全无毒副作用、功能多样和容易修饰等优点,受到食品科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因此,发现食源性TAS2Rs抑制肽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海洋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巨大来源宝库。虹鳟被誉为“水中人参”,营养价值丰富,需求量大,已从北美西部引殖到很多国家,在我国实现人工养殖。因此,从虹鳟伴肌动蛋白中筛选出水溶性好、具有生物活性、无毒且能与苦味受体T2R14结合的苦味抑制肽,不仅可以解决食品、药品及保健品的不良苦味,还提高了虹鳟鱼的附加价值。
本发明旨在发现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并将其应用于克服食品苦味而不损害食品本身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的抑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Ala-Asp-Met(ADM)和Ala-Asp-Trp(ADW)。
本发明的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作用于苦味受体T2R14这个靶点,竞争性抑制苦味物质与苦味受体T2R14的结合,对苦味物质具有持续稳定的抑制效果,且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水溶性良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对苦味物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为具有苦味的食材,例如苦瓜、杏仁、咖啡、茶、可可、啤酒花等;作为具有苦味的药材,例如黄连、黄柏、当药、苍术、大黄等,均能显示苦味抑制效果。其中,当肽ADM、ADW的浓度为0.25mg/mL时,肽对奎宁的抑制率可分别达到82.56%和75.34%。
本发明的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可以应用于食品、药品以及保健品领域。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苦味抑制肽作为对象的苦味,可列举出源自食材的苦味或源自药材的苦味。作为具有苦味的食材,例如可列举出苦瓜、杏仁、咖啡、茶、可可、啤酒花等;作为具有苦味的药材,例如可列举出黄连、黄柏、当药、苍术、大黄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的两种具有苦味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其抑制苦味物质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20.32μM和403.29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大学,未经渤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试剂盒进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解决无法分层取样且取样时存在交叉污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