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毛竹竹屑的灵芝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7771.5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陶伟;丁健;傅松玲;王兆成;王文龙;朱正富;周胜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市青枫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黄山区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黄山市黄山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山市黄山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毛竹 灵芝 培养 料及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毛竹竹屑的灵芝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食用菌菌种灵芝的栽培方法技术领域,按重量计,所述培养料的组分包括毛竹竹屑70‑80份,木屑8‑12份,麦麸6‑10份、玉米粉4‑8份,石膏粉1‑2份和糖5‑10份,制备过程中,利用糖将毛竹竹屑和木屑先腌制处理,再制备培养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原料来源广泛,配方简单容易掌握,可以有效减少木材的消耗,改善生态环境,此外,利用本发明灵芝培养料生产的灵芝,其钙、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的含量相比较常规培养料具有一定提升,可显著改善灵芝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食用菌菌种灵芝的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毛竹竹屑的灵芝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又称为瑞草、神芝、仙草、瑶草、还阳草、林中灵、菌灵芝、万年蕈、灵草、赤芝、丹芝、琼珍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其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在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有灵芝的记载。药理研究证明,灵芝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目前用于灵芝人工养殖的栽培料以棉籽壳为主料,搭配麸皮、玉米粉、糖、磷肥、石膏等成分,或者以木屑为主料,搭配黄豆粉、磷肥、石膏和糖成分。配置时先将各组分混合后,加水混合,水分的控制以手抓紧时指缝油水溢出但不滴下为宜。栽培料拌好后装袋灭菌,再无菌接种灵芝,培养室中培养发菌。
虽然目前利用棉籽壳或木屑为主料栽培灵芝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棉花或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需要不断寻找替代料以进一步降低成本,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0604928.X公开了一种以竹子为栽培料的灵芝种植方法,以生长周期快、轮伐期短的竹子代替棉籽壳和木屑作为培养灵芝的主料,即可减少木材消耗,又能够降低成本,但竹屑相比较木屑作为灵芝栽培主料时,竹屑的营养利用率较低,灵芝生长缓慢,品质较差。此外,中国的很多山区,如黄山市黄山区是中国竹子之乡,竹业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各类竹园35万亩,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经营观念的束缚,竹林经营管理粗放,毛竹利用率第,竹林效益偏低,因此,若能够合理利用毛竹来作为灵芝生产主料,不但能够提高毛竹的利用率,还能够降低灵芝栽培成本,相比较传统栽培料更生态环保,可谓一举多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毛竹竹屑的灵芝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针对竹林地区毛竹利用率低,因地制宜地开发一种基于毛竹竹屑的灵芝培养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毛竹竹屑的灵芝培养料,按重量计,包括毛竹竹屑70-80份,木屑8-12份,麦麸6-10份、玉米粉4-8份,石膏粉1-2份和糖5-1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灵芝培养料的组分按重量计,包括毛竹竹屑76份,木屑12份,麦麸8份,玉米粉5份,石膏粉1份,糖8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糖为红糖或白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基于毛竹竹屑的灵芝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计,将5-10份的糖按照毛竹竹屑与木屑的质量比分成2份,分别与毛竹竹屑和木屑混合均匀,打水润湿后,置于35-45℃下腌制24-48h;
(2)将经糖腌制的毛竹竹屑和木屑混合后,加入麦麸、玉米粉和石膏粉进行拌料,加水进行好氧发酵,获得培养基;
(3)将培养基装入灵芝培养用菌袋中,常压100℃下保存12h进行腐熟;
(4)将装好的菌袋进行灭菌,即获得袋装的灵芝培养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2)中水的添加量以手抓料紧握指缝不见水,手掌罗纹见水为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市青枫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黄山区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黄山市黄山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山市黄山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市青枫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黄山区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黄山市黄山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山市黄山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酒槽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