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陆两栖车的多功能球形驱动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9543.1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6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三宝;彭强;金博伦;刘臻;谢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黄靖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陆 两栖 多功能 球形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陆两栖车的多功能球形驱动轮,包括依次设置的桨叶定位挡板、桨叶、车轮以及轮毂密封挡板;桨叶设有多片,为弧形,每片桨叶与车轮转动连接,车轮内设有轮毂电机、伺服电机、普通齿轮传动机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以及制动装置,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所述普通齿轮传动机构从而驱动所述桨叶自转控制所述桨叶的展开与收缩,在陆地行驶时,轮毂电机驱动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车轮转动;当在水上航行时,轮毂电机传驱动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桨叶做公转运动。本发明驱动轮将普通车轮与桨叶良好的结合起来,将水陆驱动,制动集成一体,减小了空气阻力,提高了划水效率。具备实现良好经济效应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陆两栖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陆两栖车的多功能球形驱动轮。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车兼备车和船的特性,既能陆路行驶,又能水上航行。因此在交通运输方面和军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水陆两栖车渐渐的也在趋于民用化。目前水陆两栖车在水上航行有排水型和滑水型,普通水陆两栖车在水上单靠车轮和履带划水,这种车轮在水中转动所形成的阻力很大,不利于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满足陆路行驶的车轮,又可在水上充当桨叶的驱动轮。当两栖车在陆路行驶时,球形桨叶便包裹在车轮外侧,桨叶两端都有定位限制,球面就可以承受一定的来至地面的冲击载荷,此时桨叶所包裹的半球固定,仅车轮转动,以免增加空气阻力。当两栖车在水上航行时,包裹在车轮外侧的桨叶便展开来,此时车轮固定不动,仅桨叶转动,提高车轮在水上的划水效率,提高水上航行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陆两栖车的多功能球形驱动轮,包括依次设置的桨叶定位挡板、桨叶、车轮以及轮毂密封挡板;所述桨叶设有多片,为弧形,每片桨叶与车轮转动连接,车轮内设有、轮毂电机,伺服电机、普通齿轮传动机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以及制动装置,所述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所述普通齿轮传动机构从而驱动所述桨叶自转控制所述桨叶的展开与收缩,在陆地行驶时,所述轮毂电机驱动所述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车轮转动;当在水上航行时,所述轮毂电机传驱动所述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桨叶做公转运动。
进一步,所述轮毂电机内设有轮毂轴,所述轮毂轴一端与桨叶定位挡板通过转动副连接,另一端依次贯穿车轮、桨叶和轮毂密封挡板,所述轮毂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轮毂密封挡板后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轮毂轴螺栓孔,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法兰盘及轮毂轴螺栓孔与外部设备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中心太阳轮、多个行星齿轮、齿圈、主行星架和副行星架,所述中心太阳轮安装在所述轮毂电机的外圈与所述轮毂电机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中心太阳轮与齿圈之间分别和中心太阳轮以及所述齿圈啮合,所述行星齿轮中间设有行星齿轮柱销,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柱销通通过转动副进行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柱销端部与主行星架固定连接,齿圈所述齿圈外圆周与所述车轮刚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行星架靠近所述桨叶的一侧设有副行星架,所述桨叶中心设有桨叶轴,所述桨叶轴依次贯穿所述桨叶、副行星架上的副行星架桨叶轴孔和所述主行星架上的主行星架桨叶轴孔连接将所述主行星架、副行星架和桨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桨叶轴与主行星架桨叶轴孔和副行星架桨叶轴孔通过转动副连接。
进一步,所述普通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大齿轮,小齿轮和伺服电机齿轮,所述小齿轮设置在所述桨叶轴外圈通过花键与所述桨叶轴固定连接,所述小齿轮与中间的大齿轮啮合,所述大齿轮与轮毂轴通过转动副连接,伺服电机齿轮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伺服电机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桨叶轴靠近所述桨叶定位挡板的一侧设有桨叶定位轴,所述桨叶定位挡板上设有桨叶定位孔,所述桨叶定位轴与所述桨叶定位孔通过转动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9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