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9557.3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9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亿倍智能清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88 | 分类号: | B29C70/88;B29C70/1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王晓霞 |
地址: | 2155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纤维、氨纶纤维和基底材料,所述玻璃纤维缠绕在氨纶纤维的周面上,所述玻璃纤维与氨纶纤维的连接体相互交错成网状纤维面,所述纤维面与基底材料热压固定成型。
2.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生产好的氨纶纤维和玻璃纤维穿过缠绕机,使得氨纶纤维直线穿过,玻璃纤维以一定的曲径缠绕到氨纶纤维上,形成相互结合的纤维丝,等待备用;
S2:将步骤S1中缠绕好的纤维丝利用织布机编制成网状结构,然后与基底材料相互接触,放入模具中;
S3:利用热压机将步骤S2中的复合材料利用模具热压成型,然后冷却成型,得到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在缠绕前对氨纶纤维和玻璃纤维加热,使得氨纶表面变软,再冷却固化以保证与玻璃纤维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网状结构的纤维丝与基底材料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的相互叠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网状结构的纤维丝与基底材料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的相互缠绕。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用的缠绕机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限定座(1)和收线辊(6),所述限定座(1)的上侧设置有传动机构(10),所述传动机构(10)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圈(9),所述齿圈(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限定座(1)转动连接的工作圈(2),所述工作圈(2)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热管(3),所述限定座(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放线辊(11),所述第一放线辊(11)上缠绕有氨纶纤维条(5),氨纶纤维条(5)的另一端穿过工作圈(2),且缠绕在收线辊(6)上,所述工作圈(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7),且安装架(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放线辊(8),所述第二放线辊(8)上缠绕有玻璃纤维条(4),且玻璃纤维条(4)的另一端穿过安装架(7)与氨纶纤维条(5)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所述传动机构(10)包括与限定座(1)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与齿圈(9)啮合连接的主动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所述安装架(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过孔,所述安装架(7)上设置有位于第一通过孔内的第二加热管,所述玻璃纤维条(4)位于第一通过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所述工作圈(2)内设置有第二通过孔,所述氨纶纤维条(5)位于第二通过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所述工作圈(2)的外壁连接有电刷,所述限定座(1)内设置有工作腔,所述齿圈(9)和传动机构(10)位于工作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亿倍智能清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亿倍智能清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95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