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功能障碍识别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1192.8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5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卢国梁;许云泉;陈子旭;尚伟;谢兆宏;许峰;张红;刘震;王尚;王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功能障碍 识别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功能障碍识别装置、系统及方法,包括多个检测件,多个所述检测件均通过信号线与无线传输机构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机构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能够将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输给监控终端,所述检测件及无线传输机构均连接有绑带,能够通过绑带与患者的身体设定部位固定,本发明的装置及系统识别客观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动功能障碍识别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运动功能障碍是一种主要由外力伤害、脑损伤或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导致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多为:1.不自主动作;2.动作缺失或缓慢而无瘫痪;3.姿势及肌张力异常。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众多,比如神经性疾病导致,包括癫痫、帕金森、脑瘫、小儿麻痹症以及外力伤害致神经系统受损;也可由外力因素造成运动器官受损导致;还有随着年龄增长造成的运动器官功能改变,骨骼肌量减少、肌力减弱等等。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如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轻则导致患者运动失能,重则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随着全球范围的老龄化,老年人数众多,年龄增长是诱发运动功能障碍的一大因素;同时,身患运动神经性疾病的病人数量也是不计其数。因此,由于运动功能障碍需要长期管理与康复的人数众多,而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医生当面检查、询问等传统方式进行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判断,发明人发现,这些方法敏感性较低,不能发现轻微的运动功能异常,不利于病情的早期诊断。而且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难以消除不同检测者主观差异造成的影响,不利于医生对病人病情的纵向观察和对疾病进展的评价,这样既不客观也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动功能障碍识别装置,方便佩戴,能够实时采集患者的运动信息,反应患者的真实运动情况,方便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准备的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功能障碍识别装置,包括多个检测件,多个所述检测件均通过信号线与无线传输机构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机构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能够将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输给监控终端,所述检测件及无线传输机构均连接有绑带,能够通过绑带与患者的身体设定部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检测件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传感器芯片,所述传感器芯片与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电源连接,第一电源用于对传感器芯片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外壳粘结固定有压板,压板与检测件外壳之间设有绑带,压板将绑带压紧在检测件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所述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插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传输机构包括无线传输模块外壳,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外壳内部设有隔板,隔板将无需传输模块外壳内部空间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内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第二空间内安装有第二电源,第二电源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用于对无需传输模块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外壳固定有至少两个U型板,绑带穿过U型板与无线传输模块外壳之间的空间,实现绑带与无线传输模块外壳之间的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功能障碍识别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其被配置为采集患者多维运动信息;
图建模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采集的患者的多维运动信息,建立多个不重叠时间段多维运动信息对应的均值图模型;
健康指标计算模型:其被配置为计算相邻时间段对应的均值图模型之间的欧式距离,得到健康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1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