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Unity3D、RTX和VMIC技术的实时可视化协同抗干扰仿真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3677.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6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山红;居新;盛卫星;丛潇雨;邓苏桥;金宓;栾欣欣;贺喜;张亚坤;施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G01S7/38;G01S7/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岑丹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unity3d rtx vmic 技术 实时 可视化 协同 抗干扰 仿真 平台 | ||
1.一种基于Unity3D、RTX和VMIC技术的实时可视化协同抗干扰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各自设置在一台计算机中的干扰源产生模块、回波产生模块、多部导引头以及多部雷达,设置在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作战想定与人机接口模块、总体控制模块、数据融合中心、Unity3D场景演示设备,每个计算机PCI槽插一块反射内存卡,每个计算机构成分布式控制节点,各节点通过光交换机互联,以星型结构方式组成反射内存网络;其中,所述作战想定与人机接口模块、总体控制模块、数据融合中心、Unity3D场景演示设备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作战想定、总体控制、数据融合以及三维场景展示,干扰源产生模块、回波产生模块在RTX环境下进行干扰与回波数据产生、信号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nity3D、RTX和VMIC技术的实时可视化协同抗干扰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战想定与人机接口模块用语进行参数设置,包括设置场景类型:地对空、空对海或者空对地;设置干扰类型: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干扰;设置雷达电子探测设备数目:导引头部数、雷达部数;设置探测设备波形参数:LFM模式、PD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nity3D、RTX和VMIC技术的实时可视化协同抗干扰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作战想定与人机接口模块传入的参数以及预设计好的参数计算需要的仿真信息计算导引头回波数据、导引头干扰数据参数,并分别发送给回波产生模块、干扰源产生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Unity3D、RTX和VMIC技术的实时可视化协同抗干扰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控制模块用于对回波产生模块、干扰源产生模块产生的回波数据、干扰数据进行合成产生叠加了干扰的回波数据发送给雷达和导引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nity3D、RTX和VMIC技术的实时可视化协同抗干扰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融合中心根据从不同方位获取的目标测量信息或包含目标信息的回波数据,得到复杂干扰环境下真实的目标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nity3D、RTX和VMIC技术的实时可视化协同抗干扰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和导引头接收叠加了干扰的回波数据,在RTX环境下进行匹配滤波、MTD、CFAR处理、点迹凝聚、单脉冲测角,且采用多线程分核计算的方式,利用RTX基于抢占式的线程调度机制将数据处理时间固定在设定阈值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36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