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大灯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6872.9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3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健平 |
主分类号: | F21S41/141 | 分类号: | F21S41/141;F21S45/43;F21S45/46;F21S45/47;F21V19/00;F21V21/02;F21V29/58;F21V29/67;F21V29/89;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大灯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大灯总成,包括灯座,所述灯座上设置有灯腔与装置腔,所述灯腔与装置腔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上位于装置腔内的侧壁处固定连接有散热铜片,所述装置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在装置腔内分割形成电机腔,所述电机腔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转动连接有散热机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可以疏导灯座内部热量,减少局部堆积热源的好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大灯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大灯,也称汽车前照灯、汽车LED日行灯,作为汽车的眼睛,不仅关系到一个车主的外在形象,更与夜间开车或坏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紧密联系,车灯的使用及保养,是不可忽略的。
现有技术中,汽车大灯一般都是LED灯组成,而LED灯在使用过程中会散热出不小的热量,对于大灯总成以及汽车前盖内的环境温度是一个不小的温度负荷,为了减少发热量,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大灯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大灯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大灯总成,包括灯座,所述灯座上设置有灯腔与装置腔,所述灯腔与装置腔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上位于装置腔内的侧壁处固定连接有散热铜片,所述装置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在装置腔内分割形成电机腔,所述电机腔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转动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装置腔内与第一转动座位置相对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侧侧壁处固定连接有触发机构,所述固定柱的另一侧侧壁处固定连接有导热机构,所述装置腔内相对的内壁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座,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座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机腔内壁处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小型电动机,所述小型电动机由控制模块与电动机本体组成。
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座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框架与第一转动座的上端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上与小型电动机的输出轴末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柱侧壁上的触发筒,所述触发筒的另一端与散热铜片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触发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内嵌铜片,所述内嵌铜片与散热铜片相贴,所述内嵌铜片上位于触发筒内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水银管,所述水银管内设置有水银腔,所述水银腔内填充有水银液体,所述水银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尾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触发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上共同滑动连接有两个导电极片,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极片的侧壁与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电极片均通过电线与小型电动机电连接,两个所述导电极片与小型电动机之间设置有导线管,两个所述电线均位于导线管内。
优选地,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柱侧壁上的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上共同滑动连接有运动板,两个所述滑杆的侧壁上均套设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均分别与固定柱的侧壁、运动板的侧壁弹性连接,所述运动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散热铜片的背侧固定连接有U型散热管,所述U型散热管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U型散热管上设置有三个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开口处固定连通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波纹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柱侧壁上的凸轮,所述凸轮的侧壁与运动板的侧壁相抵,所述小型电动机的输出轴侧壁与转动柱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健平,未经陈健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6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