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捣固焦炉边炭化室高效无烟装煤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7499.9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4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玲;李庆生;张雨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1/00 | 分类号: | C10B31/00;C10B57/02;C10B27/00;C10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炭化 高效 无烟 技术 | ||
1.一种捣固焦炉边炭化室高效无烟装煤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焦炉端墙的密封导烟孔及水封机构;
连接管,与密封导烟孔装配,且另一端与上升管连接;
设于导烟车的双M型导烟管,包括N、N+1、N+2和N、N+2、N+4导管,及附属液压、机械机构。
2.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捣固焦炉边炭化室高效无烟装煤技术,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导烟孔具体包括:
导烟孔座,导入、导出边炭化室装煤产生的烟气;
导烟孔盖,密封边炭化室装煤产生的烟气;
水封进水管路,密封导烟孔水封结构补水;
水封排水管路,排出密封导烟孔水封槽内的泥浆。
3.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捣固焦炉边炭化室高效无烟装煤技术,其特征是,所述双M型导烟管具体包括:
N+2导烟管,正常炉区将N号炭化室装煤产生的烟气导如N+2号炭化室、边炭化室-2号炭化室装煤产生的烟气导入到边炭化室及边炭化室-1炭化室和边炭化室装煤产生的烟气导入到N-1号炭化室;
N+4导烟管,正常炉区将N号炭化室装煤产生的烟气导如N+4号炭化室、边炭化室-2号炭化室装煤产生的烟气导入到边炭化室及边炭化室-1炭化室导入到1号密封导烟孔,和边炭化室装煤产生的烟气导入2号密封导烟孔。
4.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捣固焦炉边炭化室高效无烟装煤技术,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及上升管具体包括:
连接管,将1号、2号密封导烟孔导入的装煤烟气联通至焦炉上升管;
上升管,将连接管内的装煤烟气联通至焦炉集气管。
5.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捣固焦炉边炭化室高效无烟装煤技术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号炭化室及炉区装煤导烟:
步骤1:1号炭化室(N号炭化室)装煤烟气,N+2导烟管将烟气导入3号或N+2号炭化室;
步骤2:1号炭化室(N号炭化室)装煤烟气,N+4导烟管将烟气导入5号或N+4号炭化室;
步骤3: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2导烟管和N+4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吸入焦炉集气管。
2)边-3号炭化室装煤导烟:
步骤1:边-3炭化室装煤烟气,N+2导烟管将烟气导入边-1号炭化室;
步骤2:边-3炭化室装煤烟气,N+4导烟管将烟气导入1号密封导烟孔;
步骤3: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2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吸入焦炉集气管;
步骤4: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4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经连接管、上升管吸入焦炉集气管。
3)边-2号炭化室装煤导烟:
步骤1:边-2炭化室装煤烟气,N+2导烟管将烟气导入边号炭化室;
步骤2:边-2炭化室装煤烟气,N+4导烟管将烟气导入2号密封导烟孔;
步骤3: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2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吸入焦炉集气管;
步骤4: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4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经连接管、上升管吸入焦炉集气管。
4)边-1号炭化室装煤导烟:
步骤1:边-1炭化室装煤烟气,N+2导烟管将烟气导入边-2号炭化室;
步骤2:边-1炭化室装煤烟气,N+4导烟管将烟气导入1号密封导烟孔;
步骤3: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2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吸入焦炉集气管;
步骤4: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4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经连接管、上升管吸入焦炉集气管。
5)边炭化室装煤导烟
步骤1:边炭化室装煤烟气,N+2导烟管将烟气导入边-1号炭化室;
步骤2:边炭化室装煤烟气,N+4导烟管将烟气导入2号密封导烟孔;
步骤3: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2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吸入焦炉集气管;
步骤4:开启高压氨水或单调装置,将N+4导烟管导入的装煤烟气,经连接管、上升管吸入焦炉集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749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