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晶器铜板镀层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9981.6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1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玉平 |
主分类号: | B22D11/059 | 分类号: | B22D11/059;C25D3/56;C25D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晶器 铜板 镀层 材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晶器铜板镀层材料,所述结晶器铜板镀层材料由上至下依次为结晶器铜板、过渡中间层、镍基钴复合镀层,所述镍基钴复合镀层与结晶器铜板的结合力为12‑13N/cm2,所述镀层材料的维氏硬度为410‑415HV,所述过渡中间层的厚度为2‑3微米,所述的镍基钴复合镀层的厚度为25‑30微米,且所述镀液能够有效的抑制CoNi异常沉积,镀层的晶粒小,镀液深镀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镀工艺,涉及一种结晶器用多孔铜板Co-Ni合金电镀产品。
背景技术
连铸作为生产钢坯的最主要方法,而结晶器又被比作是连铸机的“心脏”,结晶器铜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铸坯质量、连铸的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结晶器铜板作为连铸中钢液凝固成型的重要导热部件,其首要的功能就是尽快将液态钢水的热量释放出去,以形成足够厚度的凝固坯壳,因此,对于结晶器铜板来说,其首要的功能要求是导热性能要好,这也是结晶器材料选择铜的原因,然而,结晶器的工作环境异常恶劣,其在高温钢液和冷却水的冷热疲劳作用下容易产生热裂纹、若温差过大还会出现变形;在保护渣的作用下易发生化学腐蚀;在引锭、拉坯、振动条件下易引起磨痕与磨损,在锥度调整、断面宽度调节下易带来划伤等,这些缺陷大多发生在结晶器铜板的表面,因此,对于结晶器铜板来说,其基本性能要求为:良好的导热性、较高的高温强度、高的软化温度、足够好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即连铸结晶器铜板材质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由于连铸机拉速的提高,对连铸结晶器内腔表面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一般都是采用在铜板表面电镀,复合镀,热喷涂的方法来满足这些要求。
在连铸结晶器铜板的表面处理技术中,电镀技术是开发最早,应用最多且工艺最成熟的。电镀技术进行表面处理的经济性好,投资少,生产费用低,工艺成熟简单;且电镀液的种类多,可以获得不同成分组成的镀层。常见的单镀Cr层、单镀Ni层、Ni-Cr双镀层、Ni-Fe合金镀层、Ni-Co合金镀层及Co-Ni合金镀层等。
单镀Cr层,优点: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缺点:无论薄厚都存在裂纹,膨胀系数及热导率相差较大与铜基体相差较大,容易脱落,目前而言,已经摒弃使用。
单镀Ni层:优点:热膨胀系数、热导率与铜基体相近,化学稳定性好,能镀3-8mm;虽然镀镍层尽管硬度比铜高180~250HV,化学稳定性较好,封闭能力很强,且能镀至3~8mm,但其硬度还是经不起连铸钢坯的磨损,因此镀层寿命不高。
Ni-Cr双镀层:在铜表面先镀上Ni镀层,再镀上Cr镀层。优点:Ni起到中间过度作用,提高结合强度,外表面是Cr层,耐磨性好,可以消除铸坯表面的网状裂纹;缺点:施镀工艺复杂,Cr与Ni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相差较大,Cr层与Ni层的结合强度低,镍加铬镀层的电镀工艺复杂,主要靠镍层起耐磨作用,因而其镀层寿命还是受到限制,且薄而多孔的铬镀层在高温和腐蚀环境下除了不耐腐蚀外,镍镀层和铬镀层之间极易产生电位腐蚀(目前大多数连铸结晶器铜板采用内层镀Ni、外层镀Cr的双镀层)。
Ni-Fe合金镀层:国内开发的Ni-Fe合金镀层,耐高温能力强,抗热冲击性能好,硬度(500HV左右)比单镀Ni层大,耐磨性能较好。缺点:抗电位腐蚀和抗热交变性能差,合金镀液不易控制,成品率低,作为板坯结晶器镀层的镍铁合金中铁的含量一般控制在3%~12%,其硬度在常温下为320~420HV,耐磨性增强,但与镍层相比,镍铁合金的缺点是化学稳定性降低,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热腐蚀或烧蚀急剧扩大而容易出现裂纹;而且脆性增大及高的内应力,并且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也受到影响,因此镍铁镀层抗热交变性能较差。另外,用来沉积这种合金的电解液还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易造成成品率降低。这些因素可解释为镍铁合金的应用何以比镍钴合金受到限制的原因。
Ni-Co合金除保留镍镀层的物理化学性能外,还有两大优点:硬度明显提高,且高温下硬度也很高;化学稳定性好,尤其是热稳定性能很好。是板坯结晶器较理想的镀层,但是Co的成本太高,因而镀层成本高,同时其硬度较高且合金镀层应力大,使镀层抗交变性能也较差,从而使Ni-Co合金的应用受到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玉平,未经赵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9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