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构对称的电动葫芦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2810.9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梅武军;袁国堂;颜阳帆;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台州芯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18 | 分类号: | B66D3/18;B66D3/26;B66D1/22;B66D1/12;F16H57/10;H02K5/04;H02K7/116;H02K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对称 电动葫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构对称的电动葫芦,包括电机机构、固定机构和起重机构,所述的起重机构设置于固定机构的内部并穿过固定机构与电机机构完成装配,电机机构设置于固定机构的两侧,并且关于固定机构对称;在电机机构内还设置有偏心机构;本发明采用对称结构的双定子和双转子,使整体电动葫芦的重量可以均匀分布,重心可以轻易保持在链轮位置;定子和转子都采用超扁平化结构,体积小,可以产生超高扭矩密度输出;本发明设置的偏心机构,当电机工作时,虽然存在偏心,但偏心距几乎保持不变,可以顺利将转矩传递到链轮上,当电机停止工作,力从链轮反向传递回来,此时行星架的中心和行星齿轮中心的偏心距离会加大,使得相啮合的行星咬死达到自锁的效果,省去了多余停止结构使得本发明更为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设备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机构对称的电动葫芦。
背景技术
电动葫芦是一种特起重设备,安装在天车、龙门吊之上,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传统的电动葫芦电机采用有刷盘式绕组电机,有刷盘式绕组电机,有刷盘式绕组电机以稀土材料粘结在一缸体上,漆包铜线绕成的盘式绕组置于缸体之内,构成转子。电机相位靠机械式换相器调整。机械式换相器是靠固定的炭制电刷与转动的铜制换相面摩擦来调整电压相位的。由于电机的转速较高,必须采取多级齿轮减速,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噪声较大,二是效率损失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力矩输出平顺、稳定高效、抗振性强、噪音低一种机构对称的电动葫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构对称的电动葫芦,包括电机机构、固定机构和起重机构,所述的起重机构设置于固定机构的内部并穿过固定机构与电机机构完成装配,电机机构设置于固定机构的两侧,并且关于固定机构对称;在电机机构内还设置有偏心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墙板、支撑杆、钩梁和吊钩;墙板包括左墙板和右墙板,左墙板和右墙板均呈圆形板状,并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上设置有支撑杆固定孔、挡板销安装孔、导轮安装孔、起重机构安装孔以及吊钩安装部;所述的起重机构安装孔设置于左墙板和右墙板的中心位置,在其外边面上设置有“凸”形板状的延伸为吊钩安装部,并在吊钩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钩梁的钩梁固定孔,在左墙板和右墙板远离钩梁固定孔的位置设置有一处挡板销安装孔和两处导轮安装孔,所述的支撑杆固定孔设置于钩梁固定孔的两侧以及挡板销安装孔的旁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杆固定孔将左墙板和右墙板穿过并通过固定螺母将支撑杆与墙板连接;所述的钩梁设置于钩梁的钩梁固定孔内,并在钩梁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吊钩固定通孔,吊钩通过吊钩固定通孔与钩梁完成连接固定;在左墙板和右墙板的外围还设置有与电机机构的电机外壳安装固定的墙板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起重机构包括起重链轮、挡板和导轮;所述的导轮通过导轮安装孔安装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所述的挡板呈直角梯形的框架状并且其直角边设置成圆弧状,在挡板的围绕空间里设置有挡板销与支撑杆,挡板销通过挡板销安装孔安装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支撑杆通过支撑杆固定孔安装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所述的起重链轮设置于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与起重机构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并在起重链轮上设置有将其两侧贯穿的链轮通孔,所述的链轮通孔呈四角星形柱状,并被四齿短轴穿过;起重链轮通过四齿短轴与电机机构连接并在四齿短轴与电机机构之间设置有链轮接触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机构包括电机外壳、电机轴承、行星减速机构、线圈、转子和定子,所述的电机外壳与墙板进行装配,电机轴承、转子、行星减速机构、线圈和定子均被电机外壳包围,其中线圈设置于定子和转子之间,行星减速机构设置于线圈内,电机轴承处于电机外壳的轴承槽以及转子的轴承放置下凹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台州芯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台州芯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28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