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3467.X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吕英超;李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优达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38;H02J50/10;H02J50/9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丁浩秋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无线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地面发送端装置和车辆接收端装置,所述接收端装置固定于车辆底盘下方,所述接收端装置包括次级电路、接收端控制器和受电线圈,所述地面发送端装置包括主级电路、发送端控制器、供电线圈及测距装置,所述地面发送端装置包括固定底部和活动上部,所述固定底部固定于地面,所述活动上部包括一旋转机构和一伸缩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和伸缩机构与发送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测距装置用于检测接收端装置的位置,计算接收端装置与地面发送端装置的距离。降低了对自动泊车系统或驾驶员人工泊车精准度的要求,减少了因泊车位置不精准造成的无线充电效率低甚至未能充电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车载无线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几乎是每个电动车用户最先关注的问题,它通常需要车主亲自下车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桩。对于很多人来讲,如果电动汽车能像智能手机、耳机、鼠标一样实现无线充电,无疑会令电动车辆的使用变得更加便捷。因此,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多和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有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一般采用地面上的发送端装置固定不动,通过驾驶员泊车或自动泊车系统泊车,将电动汽车泊入泊车位,使车辆上的接收端装置在发送端装置的接收范围内,从而实现车辆无线充电。该技术要求车辆底盘下方的接收端装置必须要与发送端装置精确校准,才可顺利为车辆充电,这对于驾驶员的停车技能、对自动泊车系统的最终停车位置精准率均是一大考验。若驾驶员或自动泊车系统的最终泊车位置使车辆上的接收端装置远离或不在地面发送端装置的接收范围内,则会导致无线充电效率不高甚至不能充电的情况出现。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降低了对自动泊车系统或驾驶员人工泊车精准度的要求,减少了因泊车位置不精准造成的无线充电效率低甚至未能充电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车载无线充电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地面发送端装置和车辆接收端装置,所述接收端装置固定于车辆底盘下方,所述接收端装置包括次级电路、接收端控制器和受电线圈,所述地面发送端装置包括主级电路、发送端控制器、供电线圈及测距装置,所述地面发送端装置包括固定底部和活动上部,所述固定底部固定于地面,所述活动上部包括一旋转机构和一伸缩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和伸缩机构与发送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测距装置用于检测接收端装置的位置,计算接收端装置与地面发送端装置的距离。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送端控制器还连接报警装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距装置为图像采集装置或者超声波传感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送端控制器判断接收端装置与地面发送端装置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设定覆盖范围,若是,根据检测得到的接收端装置的位置控制旋转机构和伸缩机构移动至接收端装置下方,控制旋转机构调整角度进行定位,定位后控制供电线圈工作;反之,控制报警装置报警。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接收端装置发送充电请求;
S02:地面发送端装置的测距装置实时检测接收端装置的位置,计算接收端装置与地面发送端装置的距离r;
S03:发送端控制器判断接收端装置与地面发送端装置的距离r是否小于等于设定覆盖范围R,若是,根据检测得到的接收端装置的位置控制旋转机构和伸缩机构移动至接收端装置下方,控制旋转机构调整角度进行定位,定位后控制供电线圈工作;反之,控制报警装置报警。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03中接收端装置的位置方法包括:
以发送端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中心点为原点建立X-Y坐标系;
将测距装置检测得到的接收端装置的位置转换成X-Y坐标系的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优达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未经苏州优达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3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