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裂纹的地震动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3289.9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山;张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G01H11/06;G01V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裂纹 震动 传感器 制造 方法 | ||
一种基于纳米裂纹的地震动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和微纳米加工技术领域。步骤如下:首先采用磁控溅射等薄膜沉积方法在柔性聚合物表面沉积一层金属薄膜,接着在金属薄膜表面旋涂光刻胶并将光刻胶与金属薄膜图形化,再将金属薄膜表面的光刻胶再次图形化,随后对柔性聚合物进行弯曲使金属薄膜产生纳米裂纹,然后去除金属薄膜表面的光刻胶,接着将柔性聚合物基底切割成悬臂梁结构,最后将柔性聚合物与玻璃基板键合。本发明通过在悬臂梁结构的柔性聚合物基底上制作带有纳米裂纹的金属薄膜,可以实现对于微地震的超灵敏测量,从而可以提高地震动传感器的探测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机电系统和微纳米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纳米裂纹的地震动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动传感器是一种感应环境中地震动信号的器件,在地震动监测技术中被广泛应用。对地震动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预防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并可以进行石油探测以及坦克、装甲车、步行人员等地面目标的探测。由于地震波随传播距离的增加会明显衰减,因而地震动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其探测范围越大。然而,目前传统机械式与电子式地震动传感器灵敏度有限。
基于电阻变化来测量的金属薄膜由于其较低的频率分辨能力以往很少被用于震动传感器的制作,然而最近科学家们提出带有纳米裂纹的金属薄膜对于超微震动具有超高灵敏度,并制作了许多相关的传感器。例如,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程文龙等人通过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底上制作带有纳米裂纹的金纳米线薄膜可以测量声波震动信号;韩国首尔大学的Mansoo Choi等人通过在粘弹性聚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表面制作带有纳米裂纹的铂(Pt)薄膜所制成的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不同频率的声波。
但是上述基于纳米裂纹的震动传感器均只能测量施加在薄膜上的交变应力,无法应用至地震动领域的测量。目前尚未有基于纳米裂纹的地震动传感器被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纳米裂纹的地震动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所制得的地震动传感器对微小震动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同时该方法由于不需采用硅作为基底以及锆钛酸铅压电陶瓷(PZT)作为敏感材料因而不需要耗时长的体硅工艺和PZT高温退火工艺,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纳米裂纹的地震动传感器的制造方法,首先采用磁控溅射等薄膜沉积方法在柔性聚合物表面沉积一层金属薄膜,接着在金属薄膜表面旋涂光刻胶并将光刻胶与金属薄膜图形化,再将金属薄膜表面的光刻胶再次图形化,随后对柔性聚合物进行弯曲使金属薄膜产生纳米裂纹,然后去除金属薄膜表面的光刻胶,接着将柔性聚合物基底切割成悬臂梁结构,最后将柔性聚合物与玻璃基板键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薄膜沉积方法在柔性聚合物表面沉积一层金属薄膜。所述的柔性聚合物基底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金属薄膜为金薄膜。
2)在金属薄膜表面旋涂光刻胶,并将光刻胶与金属薄膜图形化。
3)根据金属薄膜上所需纳米裂纹的结构,采用光刻工艺对光刻胶进行再次图形化,光刻胶图案为一系列平行条纹,以此控制有光刻胶的部分和没有光刻胶的部分材料中性层处在不同高度。
4)将柔性聚合物基底沿平行光刻胶条纹方向进行弯曲使金属薄膜产生纳米裂纹。所述的纳米裂纹仅产生在未被光刻胶覆盖的金属薄膜区域,以此可以精确控制纳米裂纹的参数。
5)采用去除剂去除金属薄膜表面的光刻胶。
6)将柔性聚合物基底切割成悬臂梁结构,所述的悬臂梁结构对地震动信号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
7)最后将柔性聚合物与玻璃基板键合:分别对柔性聚合物上没有金属薄膜的表面和玻璃基板的表面进行处理后,将两个表面贴合按压实现键合。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薄膜沉积方法包括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32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自由度主动式波浪补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视角深度生成图像聚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