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打印后的陶瓷强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4260.2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博闻;张硕;樊一扬;段戈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硕(德阳)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7 | 分类号: | C04B41/87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打印 陶瓷 强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陶瓷强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后的陶瓷强化处理方法,包括将经过陶瓷3D打印后的成型生坯进行脱脂处理,制得脱脂生坯;再将脱脂生坯进行烧结处理,制得陶瓷体,最后进行陶瓷体强化;其中,脱脂处理包括生坯初步强化和生坯脱脂,烧结处理包括生坯二次强化和生坯烧结。本技术方案可解决目前陶瓷3D打印的成型生坯经过脱脂后强度低、收缩大的问题,从而提高陶瓷后处理的可靠性,增加陶瓷3D打印技术成功率,即,增加陶瓷3D打印产品的成品率;同时还增加了陶瓷产品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强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后的陶瓷强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3D打印智能制造的大环境下,因陶瓷3D打印具有效率高、可成型传统工艺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结构,在精密陶瓷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瓷3D打印的产品在航空航天、医疗、工业制造和装饰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引用,因此,陶瓷3D打印技术迅速崛起。为适应目前的3D打印发展趋势,多种原理的陶瓷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其中以SLA为基础的最具代表性,然而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陶瓷3D打印技术的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由于陶瓷后处理(脱脂、烧结)不当,使陶瓷产品的强度(该强度采用航空标准测试)不够,以及陶瓷元件精度和强度不够;另外,在陶瓷后处理过程中,陶瓷材料容易开裂、收缩,最终因不能形成高质量的产品而被淘汰,即造成了成品率底的现状。具体的,由于陶瓷3D打印技术中,一般采用陶瓷粉与液态光敏树脂单体,以及光引发剂、分散剂和助剂等混合而成的浆料为原材料,在保证打印工艺的前提下,陶瓷粉的含量往往受到限制,致使陶瓷脱脂后强度低、烧结时收缩率大、烧结后强度低容易开裂的问题,进一步导致3D陶瓷打印技术整体呈现出成功率低,难以满足生产要求的现状,而且,在前述情况下的陶瓷成品中,存在大部分强度低的低质量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陶瓷3D打印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出一种基于3D打印后的陶瓷强化处理方法,解决目前陶瓷3D打印强度低、收缩大、清理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陶瓷后处理的可靠性,增加陶瓷3D打印技术成功率,即,增加陶瓷3D打印产品的成品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3D打印后的陶瓷强化处理方法,包括将经过陶瓷3D打印后的成型生坯进行脱脂处理,制得脱脂生坯;再将脱脂生坯进行烧结处理,制得陶瓷体,最后再进行陶瓷体强化。为了便于对主要坯体(即对应后文的本体部)进行安放,且尽可能的避免主要坯体在移动过程中受到损坏,在陶瓷3D打印的过程中,一般首先会在即将打印的主要坯体的底部打印对应的支撑结构(即对应后文的本体支撑部),因此,所述成型生坯、脱脂生坯和陶瓷体都包含有本体部和本体支撑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陶瓷体强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陶瓷体放入装有强化液Ⅰ的容器设备中,并将容器设备内部抽真空至0.05~0.08MP,使陶瓷体在强化液Ⅰ中浸泡10~40min;进一步的,所述强化液Ⅰ为硅溶胶、铝溶胶(固含量为15~25%)和硅酸乙酯水解液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强化液Ⅰ为碱性硅溶胶或中性硅溶胶,且其中的SiO2含量为20%w~40%w。在本步骤中,真空浸泡可达到快速浸泡的目的,强化液快速Ⅰ进入陶瓷体的间隙,其中,强化液Ⅰ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溶胶溶液颗粒均为纳米级颗粒,在失水后颗粒填充陶瓷空隙,提高陶瓷密度;另一方面胶体失水后会以凝胶膜形式包覆陶瓷骨架,提高陶瓷强度。
步骤二,将容器设备内部泄压至常压,再使陶瓷体在强化液Ⅰ中浸泡20~60min。本步骤主要是让陶瓷达到二次浸泡的作用,使强化液Ⅰ在陶瓷中分布更加均匀。
步骤三,将陶瓷体从强化液Ⅰ中取出,并放置于通风橱支架上30~60min,使其自然晾干。本步骤是步骤二和步骤三的过渡步骤,主要是为了防止陶瓷在迅速失水的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硕(德阳)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康硕(德阳)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42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