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扭矩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5741.5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3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林杰俊;蒋卫杰;吉鸿磊;吴承勇;倪昔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晶;徐俊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扭矩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扭矩测试系统,激励器安装在系统底部,并通过传感器轴连接中间的扭矩传感器,系统顶部安装与传感器轴相连接的轴承转子及转动惯量,转动惯量包含部分传感器轴、一个连轴器、一个衍射圆光栅以及多个惯量已知的砝码,传感器轴通过连轴器连接衍射圆光栅和和扭转弹簧及外加多个惯量已知的砝码,转动惯量右侧上方设有一台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激光多普勒测振仪仪器与衍射圆光栅结合实现扭矩传感器角速度的精确测量。本发明的测试系统测试响应速度不受光栅刻线数密度的约束,可在快速响应的同时增加光栅刻线数来提升测量精度,在现有转动惯量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线性递归的方法确定传感器本身的有效转动惯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矩校准测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扭矩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扭矩测量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对扭矩传感器进行校准是保证其量值准确可靠的关键。传统的“静标动用”校准方法在扭矩信号频率变化较快时,会产生显著的误差,而现有的动态校准方法存在量值无法溯源、难以兼顾响应速度和测量精度以及难以识别和分离出扭矩传感器本身的“有效转动惯量”等问题。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需要提出一种基于衍射光信息提取的动态扭矩溯源理论,利用光学拍获得光栅旋转时高级衍射光的多普勒频移,进而得到与频移相联系的角加速度;采用加载多个惯量已知的砝码,然后通过传感器的加载曲线反向确定传感器本身“有效转动惯量”及其对动态扭矩的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动态扭矩测试系统,该系统解决能扭矩传感器校准“静标动用”的局限性问题,该系统基于衍射光信息提取技术的动态扭矩溯源关键技术,通过圆光栅衍射光的多普勒频移获得角加速度,应用线性递归的方法确定扭矩传感器本身的有效转动惯量,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构建动态扭矩校准系统,为解决动态扭矩校准中的有效溯源问题,为建立扭矩传感器的动态校准技术规范奠定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态扭矩测试系统,包括激励器,传感器、轴承转子、扭矩传感器轴、连轴器、衍射圆光栅、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所述激励器安装在系统的底部,并通过传感器轴连接位于系统的中间的扭矩传感器,系统的顶部安装与传感器轴相连接的轴承转子及转动惯量,转动惯量包含部分传感器轴、一个连轴器、一个衍射圆光栅以及多个惯量已知的砝码,传感器轴通过连轴器连接衍射圆光栅和和扭转弹簧及外加多个惯量已知的砝码,转动惯量右侧上方设有一台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所述激光多普勒测振仪仪器与衍射圆光栅结合实现扭矩传感器角速度的精确测量。
进一步,所述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发出的光束经过衍射圆光栅后与参考光束发生干涉,在衍射圆光栅透射面,提取一级或更高级衍射光进入光路,通过测量衍射光的频率变化,能实现对角速度的精确测量,进而得到角加速度。
进一步,所述激励器包括整流电路、IPM模块、光耦驱动以及供电模块、驱动电机、电流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控制器,所述整流电路、IPM模块、光耦驱动以及供电模块用于完成AC-DC-AC变换,并且同进自由改变输出交流电的频率,通过给定的SVPWM信号实现三相交流电的输出。
进一步,所述扭矩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分别提供输出扭矩、驱动电流和电机转速信号,并提供给控制器,其中,所述扭矩传感器提供激励源输出扭矩的闭环反馈信号,实现驱动电流和输出扭矩的双闭环控制。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选用实时性和电机控制资源丰富的DSP控制器,所述DSP控制器自带PWM生成模块,正交解码模块,脉冲接收模块,在控制器中完成控制电压开关量生成、电流反馈和转矩反馈,从而实现直接转矩控制。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57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