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减少穿刺针变形的引导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5818.9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6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路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16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刺针 变形 引导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减少穿刺针变形的引导结构,包括引导装置固定件和引导装置活动件,引导装置活动件包括活动件针套,活动件针套内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活动件入针口,引导装置固定件包括固定件主体,固定件主体内沿轴向设置有针套容纳腔和固定件出针口,针套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活动件针套的外径,固定件出针口设于固定件主体内出针端处,针套容纳腔自固定件主体入针端延伸至固定件出针口,且与固定件出针口连通,固定件主体入针端处安装有锁紧旋钮,锁紧旋钮用于调节活动件针套在针套容纳腔内的位置;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穿刺针由于人体皮肤阻力导致的变形,减少了变形导致的末端位置偏差,提高了穿刺手术的末端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减少穿刺针变形的引导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穿刺手术在穿刺针接触人体表面时,由于人体皮肤的阻力的作用,很容易引起穿刺针的变形,从而在进入人体内部后会导致末端位置的偏移。因此,若能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穿刺针变形的引导或者固定装置,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减少穿刺针变形的引导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穿刺针由于人体皮肤阻力导致的变形,减少了变形导致的末端位置偏差,提高了穿刺手术的末端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可减少穿刺针变形的引导结构,包括引导装置固定件6和引导装置活动件7,所述引导装置活动件7包括活动件针套4,所述活动件针套4为直管状,所述活动件针套4内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活动件入针口5,所述引导装置固定件6包括固定件主体2,所述固定件主体2内沿轴向设置有针套容纳腔8和固定件出针口1,所述针套容纳腔8的内径大于活动件针套4的外径,所述固定件出针口1设于固定件主体2内出针端处,所述针套容纳腔8自固定件主体2入针端延伸至固定件出针口1,且与固定件出针口1连通,所述固定件主体2入针端处沿径向开设有锁紧口9,所述锁紧口9内安装有锁紧旋钮3,所述锁紧旋钮3用于调节活动件针套4在针套容纳腔8内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针套4的入针端沿径向向外延伸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与活动件针套4构成T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10与活动件针套4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入针口5、固定件出针口1的内径均大于穿刺针11直径,所述活动件入针口5、固定件出针口1的内径均小于针套容纳腔8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入针口5、固定件出针口1的内径不大于穿刺针11直径的1.5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主体2入针端处沿径向向外延伸有安装块12,所述安装块12呈柱状,所述锁紧口9开设于安装块12上。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装置固定件6连接在手术机器人13的输出端,所述手术机器人13安装在控制柜14上,并通过线路连接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所述控制柜14设于病床15一侧。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有引导装置固定件和引导装置活动件,利用引导装置固定件来固定穿刺针,使得引导装置活动件沿着引导装置固定件做长度方向的调节,同时也可以固定穿刺针末端的变形,从而在穿刺不同深度的肿瘤或者病灶部位时,可以将该结构调整至穿刺针刚好穿刺到位时留在人体外的长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穿刺针被该引导结构两端固定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穿刺针由于人体皮肤阻力导致的变形,减少了变形导致的末端位置偏差,提高了穿刺手术的末端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与穿刺针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58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