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7670.2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3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慧;王健;傅立东;许章泽;李新;高峰;黄孝卿;张磊;陈刚;肖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B21D37/10;B21D53/26;B21D37/20;G06F113/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钟雪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工艺 中的 模具 形成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从通用数据库中自动选择出与压弯坯的适配部件,包括压弯上模座、压弯上模压环及压弯上模垫,压弯下模座、压弯下模压环及压弯下模垫;S2、基于压弯坯的坯形及已选择部件的适配面自动生成冲孔套、顶料套、上压弯模及下压弯模,压弯模具形成。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工艺中压弯模具的自动形成法,减少人工参与度,极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此外,实现压弯模具中所有部件图纸的关联,数据源头一旦变化,压弯模具中相关部件的图纸自动进行适应性的修改,有利于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轮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产品工艺是将客户的要求转化为生产制造过程的技术要求,以确保产品经过生产线加工以后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车轮产品的要求主要为客户技术要求或产品标准。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各工艺阶段的车轮成品图纸及适配模具,另外一部分为外形之外的其他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产品的内部物理化学性能、静平衡、无损检测、表面硬度、表面防腐及包装等要求,目前各工艺阶段的模具设计主要靠人工方式完成,如压弯工序的模具图,称为压弯模具,模具中的各部件紧密配合,数据源头一旦变化,模具图中的关联部件及相关部件的配合部件就需要重新设计,费时费力,此外,人工设计还存在设计周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法,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从通用数据库中自动选择出与压弯坯的适配部件,包括压弯上模座、压弯上模压环及压弯上模垫,压弯下模座、压弯下模压环及压弯下模垫;
S2、基于压弯坯的坯形及已选择部件的适配面自动生成冲孔套、顶料套、上压弯模及下压弯模,压弯模具形成。
进一步的,冲孔套的形成方法具体如下:
1)装配面,基于选择的压弯上模座和压弯上模垫而确定的,固化在压弯上模座及压弯上模垫上;
2)外径面:Y向位置由装配面确定,X向位置的确定方法具体如下:
由压弯坯C定位点坐标xc与压弯上模垫内径之半d/2比较得出,若xc≤d/2-Clr1,则冲孔套外径D=2*(xc+Clr1-a1),若xc>d/2-Clr1,则冲孔套外径D=d-2*a1,Clr1为上压弯模与轮坯的轮毂外径D3间隙,a1为冲孔套与压弯上模垫间隙;
3)内径面:由冲头直径2*(xe-s)与冲孔芯轴直径144mm比较,若xe-s>72mm,则D=2*(xe-s+a2),若xe-s≤72mm,则D=144mm,s表示冲头与毂孔半径差,(xe,ye)为压弯坯E定位点坐标;
4)型面:一段直线段及其两端R1圆弧,Y向与点C和点E平齐,X向,两端圆弧与内外径面相接,其中,点C和点E为压弯坯上辋面上的两端点。
进一步的,上压弯模的形成方法具体如下:
1)由压弯坯C定位点和A定位点分别向右和向左偏移,确定了上压弯模型面的左起始点G和右起始点H;
2)将辐板圆弧段法线定义为径向向外,若辐板段存在圆弧时,将法线映射到法线指向的最外侧的辐板圆弧段,法线指向的外侧辐板弧段面与模具型面须相离,上模面的间隙Clr5,下模的面间隙Clr6,另一侧的辐板弧段面与模具型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7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