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性能优异的再生混凝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1582.X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2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栋梁;秦玉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科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优异 再生 混凝土 | ||
1.一种性能优异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100份,再生粗骨料15-25份,细骨料20-30份,粉煤灰10-15份,早强减水剂5-15份,水60-85份;
所述再生粗骨料为经过再生骨料处理剂处理的再生粗骨料,其处理方法为:
(1)将破碎后的废弃混凝土在50-70℃下搅拌20-40min,用水冲洗;再于50-70℃下搅拌20-40min,用水冲洗,得到的再生骨料待处理;
(2)将步骤(1)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置于再生骨料处理剂中浸泡处理;
(3)将浸泡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清洗去除杂质,烘干;
所述再生骨料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烯醇30-50份,壳聚糖5-15份,聚硅氧烷5-15份,亲水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6-10份,渗透剂10-20份、去离子水60-80份;所述亲水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纳米二氧化硅20-25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0.3-0.4份、马来酸酐0.5-1.0份、丙烯酸2.0-4.0份、丙烯酸羟乙酯0.5-1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1-0.3份、聚乙烯醇0.1-0.3份、无水乙醇65-75份;
所述再生骨料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水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制备: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无水乙醇中,40-50℃下搅拌5-10min,再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继续搅拌反应20-30min;再一次加入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继续搅拌反应10-15min,再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升温至70-80℃反应2-3h;再加入聚乙烯醇,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亲水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
(2)将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于90-95℃下搅拌30-60min,冷却得聚乙烯醇溶液;
(3)将壳聚糖、聚硅氧烷、亲水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50-60℃搅拌反应20-40min;再加入渗透剂,搅拌均匀,即得;所述渗透剂为异丁基三乙氧硅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浸泡处理时间为12-24h;烘干温度为50-60℃,烘干时间为10-12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早强减水剂是由以下单体聚合而成的无规共聚物:60-70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醚,15-25重量份的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羧酸盐,3-20重量份的极性不饱和单体,2-5份的配合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醚是由化合物A与化合物B制得: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化合物A加入压力反应装置中,并加入溶剂环己烷、乙醇钠、环氧乙烷,160-170℃、2-3atm的条件下搅拌反应3-6h;降温至30-40℃,加入冰醋酸调pH至6.0-7.5,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醚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3000;所述不饱和羧酸为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琥珀酸;所述不饱和羧酸盐为甲基丙烯酸的碱金属盐、马来酸的碱金属盐或琥珀酸的碱金属盐;:所述极性不饱和单体为甲基丙烯磺酸钠;所述配合剂包括叔碳酸酯10-20%,N-酰基肌氨酸1-2%,羟丙基淀粉醚20-30%,甘油4-10%,余量为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混凝土用早强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不饱和聚醚的制备:将化合物A加入压力反应装置中,并加入溶剂环己烷、乙醇钠、环氧乙烷,160-170℃、2-3atm的条件下搅拌反应;降温至30-40℃,加入冰醋酸调pH至6.0-7.5;其中,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结构式为:
(2)将叔碳酸酯、N-酰基肌氨酸、羟丙基淀粉醚、甘油加入水中,搅拌混合,得配合剂;
(3)将不饱和聚醚、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羧酸盐、极性不饱和单体加入反应釜中,60-80℃恒温搅拌,加入引发剂,升温至80-90℃继续反应4-5h,再加入配合剂,冷却,中和,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引发剂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量的0.3-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科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博科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158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