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RFID高频天线良率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3000.1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7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何健;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睿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0/10 | 分类号: | B23K20/10;B23K20/2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佳妹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rfid 高频 天线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RFID高频天线良率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超声波铆接搭桥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天线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属性信息,获得预定熔接温度阈值;根据所述预定熔接温度阈值,获得第一振动频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信息,获得第一超声波信息;通过将所述第一天线的图像信息和所述超声波焊接头的图像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信息;由所述第一超声波信息和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信息,获得第一铆接指令信息,从而对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内按照所述第一超声波信息进行铆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铆接后天线阻值不稳定、产品良率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RFID高频天线良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频RFID是RFID通信技术中的一种,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除了金属材料外,该频率的波长可以穿过大多数的材料,但是往往会降低读取距离,该频段在全球都得到认可并没有特殊的限制,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该系统具有防冲撞特性,可以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数据传输速率比低频要快,价格适宜,主要应用在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员考勤系统、只能货架管理、防伪应用等等。
目前RFID高频天线的搭桥主要是:RFID高频天线需要在正反面铆接点上进行冲压铆接,达到导通连接反面天线回路的效果。主要通过铆接头,物理铆接,将铝层,PET层打穿实现正反面铝层的沟通搭桥。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铆接后天线阻值不稳定、产品良率低、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提高RFID高频天线良率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铆接后天线阻值不稳定、产品良率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铆接后天线阻值稳定、导电性良好,性能稳定可靠、成本低,且有效提高产品良率的技术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提高RFID高频天线良率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超声波铆接搭桥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天线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属性信息,获得预定熔接温度阈值;根据所述预定熔接温度阈值,获得第一振动频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信息,获得第一超声波信息;获得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天线的图像信息;获得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为超声波焊接头的图像信息;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超声波信息和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信息,获得第一铆接指令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铆接指令信息,对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内按照所述第一超声波信息进行铆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提高RFID高频天线良率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天线的属性信息;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属性信息,获得预定熔接温度阈值;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定熔接温度阈值,获得第一振动频率信息;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信息,获得第一超声波信息;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天线的图像信息;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为超声波焊接头的图像信息;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信息;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超声波信息和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信息,获得第一铆接指令信息;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铆接指令信息,对所述第一天线的有效铆接范围内按照所述第一超声波信息进行铆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睿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睿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3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新钻井工作量预测方法
- 下一篇:灯丝支架自动收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