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钢卷外圈带头位置调整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4441.3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龚贵波;张燕彤;刘贵林;刘景亚;谢生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9/00 | 分类号: | B65B69/00;G01B11/02;G01B11/24;G01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殷兴旺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外圈 带头 位置 调整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卷外圈带头位置调整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测距传感器采集的实时距离数据以及测距传感器与调整工位的几何关系计算出钢卷外圈带头从当前位置转动到目标位置所需的转动弧长,从而使带头旋转到钢卷的底部,保证了后续钢卷自动拆捆带可靠性,提高了热轧产线的智能化水平,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行业,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卷外圈带头位置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钢卷拆捆带之前,为了保证生产安全,需要将钢卷外圈带头的位置处于整个钢卷的下方,从而使得钢卷拆捆带时,带头在钢卷的自重作用下被压在钢卷底部,以避免带头弹开,伤及作业人员。目前,为了在拆捆带前将带头压在钢卷下方,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控制地辊转动,需要单独配置作业人员,且劳动负荷大,生产效率不够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卷外圈带头位置调整的方法及装置,以提高钢卷外圈带头位置调整的自动化程度,避免解绑过程发生安全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钢卷外圈带头位置调整的方法,包括:
将待调整的钢卷置于支撑辊组上,使所述支撑辊组将钢卷支撑在调整工位上,且支撑辊组的各支撑辊处于调整工位的支撑中心的两侧;
在调整工位的旁侧设置测距传感器;
通过测距传感器采集测量区域内钢卷外壁距所述测距传感器的实时距离数据;
根据实时距离数据判断预设关注区域内是否有带头,所述测量区域覆盖所述预设关注区域;
若有,则根据实时距离数据和测距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数据计算带头从当前位置转动到目标位置的转动弧长,控制各支撑辊以所述转动弧长转动,使带头从当前位置转动至目标位置,所述测距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数据为所述测距传感器与所述调整工位的支撑中心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数据;
若无,则控制支撑辊转动,直至根据实时距离数据能够判定所述预设关注区域内有带头,再根据实时距离数据和所述测距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数据计算带头从当前位置转动到目标位置的转动弧长,控制各支撑辊以所述转动弧长转动,使带头转动至目标位置。
可选的,根据实时距离数据判断所述预设关注区域内是否有带头的方法包括:
计算预设关注区域内各采集点的实时距离数据的差值,比较所述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所述差值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判定带头处于所述预设关注区域内,反之,若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判定带头未处于所述预设关注区域内。
可选的,根据实时距离数据判断所述预设关注区域内是否有带头的方法还包括: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测距传感器处于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该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以钢卷的竖直径向方向作为横轴,以测距传感器至钢卷的水平方向作为纵轴;
在所述测量区域在横轴方向上连续依次划分出第一参考区域、所述预设关注区域和第二参考区域,使所述第一参考区域、所述预设关注区域和所述第二参考区域分别对应所述横轴的不同数值区域;
以所述第一参考区域对应的实时距离数据和所述第二参考区域的实时距离数据之差作为所述差值。
可选的,在计算所述差值前,进行滤波处理,排除第一参考区域和第二参考区域内干扰的突变点。
可选的,根据实时距离数据和测距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数据计算钢卷从当前位置转动到目标位置的转动弧长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4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心滚针保持架自动滚压机
- 下一篇:变换域图像去噪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