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制动系统加液排气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7583.5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7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丁昶权;聂晓文;蔡静;张朋;吴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22 | 分类号: | B60T17/22;B60S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汪玮华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子 稳定 控制系统 制动 系统 排气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制动系统加液排气控制方法,车辆进入制动加液排气模式,通过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监测汽车制动回路中的压力并对制动回路加压,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监测判断是否进入排气模式,重复操作直到完成四个回路的加液排气,本发明减少人工成本;无需采用人机交互器,制动排气过程用时更短,排气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制动系统加液排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制动系统,因其灵敏度高、响应快、安全稳定,在乘用车上已是标准配置;但也因为液压制动系统的传动介质为液体,故制动回路必须与外界隔离,且回路中不能存在空气,因此,制动加液排气是乘用车制动系统售后保养、维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现有的制动加液排气工作,一般需要两人配合完成,采用一人在主驾位置踩刹车踏板,另一人依次在四个车轮位置通过松、紧制动器的排气螺钉进行制动排气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至少两人才能完成,耗费人力;主驾位置的人需反复踩刹车踏板将空气排到制动器排气螺钉处,耗时耗力。
还可通过电机驱动制动主缸,取代驾驶室位置人工进行的踩刹车踏板的工作,操作人员通过人机交互器进行操作。但是,由于传统车辆制动主缸没有电机,如需实施该技术方案,需额外增加电机及控制器(目前市场上已有电子助力器可实现该技术方案,但由于电子助力器成本高,短期内无法普及到所有乘用车上);另外实现该技术方案需要用到人机交互器,对于在车轮位置进行制动排气的人员来说,同时进行排气并操作人机交互器,反而更麻烦。
目前,很多汽车上都设有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是一种辅助驾驶者控制车辆的主动安全技术,同时也是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功能的进一步扩展,是目前车辆安全电子设备的集大成者。如何利用ESC辅助进行汽车制动系统加液排气控制,具有很大价值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制动系统加液排气控制方法,省时省力,提高排气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制动系统加液排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操作人员启动车辆,通过车载电脑使车辆进入制动加液排气模式,通过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监测汽车制动回路中的压力并对制动回路加压,判断回路中压力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阈值a,若达到,指示灯常亮,操作人员退出制动加液排气模式,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泄压并恢复初始状态;若没达到则对单个回路继续加压;
S2)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判断上述单个回路中压力在一定时域内是否不再上升,若压力继续上升则继续加压,若不再上升则通过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保压,指示灯闪烁,操作人员松开制动器排气螺钉进行制动排气;
S3)上述单个回路中压力随时间下降,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监测回路中压力,指示灯熄灭,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判断回路中压力在一定时域内下降速率是否低于阈值b,若低于b,指示灯闪烁,操作人员拧紧排气螺钉;若高于b则继续进行制动排气;
S4)当拧紧排气螺钉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判断上述单个回路中压力在一定时域内是否不再下降,若不再下降,指示灯熄灭,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对该回路加压;若继续下降则表示排气螺钉没有拧紧,操作人员拧紧排气螺钉;
S5)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判断上述单个回路中压力在规定时间内是否达到阈值a,若达到,指示灯常亮,操作人员对下一回路进行排气,如果四个回路排气均完成则退出制动加液排气模式,指示灯熄灭,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泄压并恢复初始状态;若没达到则重复上述加压排气步骤直至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7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