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0197.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9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小鲤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生物 技术 河道 生态 治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清洁水面和水体中存在的垃圾及悬浮物,然后将修复盖盘(1)均匀投放至水体中,并下沉至底泥处形成密实的覆盖层;
S2、修复盖盘(1)首先展开对底泥的修复,并持续一段时间后重量减轻离开底泥进入至水体中,然后悬浮在水体中缓慢上升直至水面;
S3、检测河道水体和底泥的污染指标,重复投放修复盖盘(1)进行修复直至符合环保要求;
S4、对水面上的修复盖盘(1)进行回收,然后移栽上沉水植物,再次投入河道中并下沉至底泥处;
S5、同步向河道内种植上浮水植物并引入水生动物,展开自然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修复盖盘(1)包括可分离帽(101)、盖盘主体(102)和微生物多孔载体盘(103),所述可分离帽(101)和微生物多孔载体盘(103)分别安装于盖盘主体(102)上下两端,所述盖盘主体(102)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锚杆(2),所述微生物多孔载体盘(103)上端连接有位于盖盘主体(102)内的营养液囊(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帽(101)上端连接有第一弹性杆(4),所述第一弹性杆(4)上端连接有流动磁球(3),所述可分离帽(101)内端连接有摩擦板(5),所述摩擦板(5)上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生热球(8),所述生热球(8)与盖盘主体(102)内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杆(7),所述摩擦板(5)下端连接有柔性导热板(6),所述柔性导热板(6)下端包覆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供氧球(9),所述供氧球(9)与营养液囊(12)之间连接有挤压杆(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热球(8)从外至内依次包括摩擦外层(801)、膨胀气囊(802)和第一磁性内球(803),所述摩擦外层(801)和摩擦板(5)均采用高摩擦性材料制成,所述膨胀气囊(802)内填充压缩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球(9)包括分解球(901)、第二磁性内球(902)和多个加固纤维(903),所述第二磁性内球(902)镶嵌于分解球(901)内中心处,所述加固纤维(903)连接于第二磁性内球(902)外端并于分解球(901)内均匀分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球(901)采用高锰酸钾物质制成,所述加固纤维(90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多孔载体盘(103)下端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海绵释放球(11),所述海绵释放球(11)与营养液囊(12)之间连接有注射管(14),所述微生物多孔载体盘(103)上端覆盖有防水透气膜(1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多孔载体盘(103)内培养有以下质量分数计的微生物:热带假丝酵母菌3-5%、产朊假丝酵母菌3-5%、纳豆芽孢杆菌3-5%、枯草芽孢杆菌7-10%、地衣芽孢杆菌5-8%、硝化杆菌8-12%、反硝化杆菌7-10%、亚硝化杆菌5-12%、不动杆菌6-10%、乳酸杆菌3-6%、黑曲霉菌3-8%、米曲霉菌4-8%、光合细菌3-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沉水植物为金鱼藻、狐尾藻、竹叶眼子菜、黑藻、菹草、苦草和水车前中的一种或多种,密度为1-3株/平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浮水植物为荇菜、萍逢草、菱、轮叶石胡荽和水罂粟中的一种或多种,密度为3-5株/平米,水生动物为鳙鱼、鲢鱼、黑鱼和鲶鱼,鱼苗为4-6cm长的小鱼,投放密度为300-500条/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小鲤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小鲤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01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