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钛渣的提碳脱氯方法以及一种提碳脱氯尾渣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1918.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9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娟;尤皓;彭同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B9/00 | 分类号: | B03B9/00;B03B1/00;C01B32/05;C01B32/20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谭昌驰;潘银虎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钛渣 提碳脱氯 方法 以及 提碳脱氯尾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钛渣提碳脱氯方法和一种提碳脱氯尾渣,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将提钛渣原料研磨得到粒径为0.3~120μm且d90≤90μm的处理料;将第一溶剂与处理料液固比为3.5~4.5:1L/kg混合,加入第一捕收剂和第一起泡剂混合后进行一次浮选,得到上浮产物和下沉产物;向上浮产物中加入第二溶剂调节液固比为4~5:1L/kg,加入第二捕收剂和第二起泡剂混合,然后进行二次浮选,得到泡沫产物:将泡沫产物过滤、干燥得到精碳,将下沉产物过滤、干燥得到提碳脱氯尾渣:其中,d90≤90μm表示处理料中90%以上粉料粒径小于90μm。本发明具有能够回收提钛渣中碳、脱除氯、提碳脱氯尾渣可作为建材原料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钛渣的提碳脱氯方法和一种提碳脱氯尾渣。
背景技术
提钛渣是含钛高炉渣经“高温碳化-低温选择性氯化”处理后得到的二次矿渣。受高温碳化工艺影响,约5~10%的碳未参碳化反应,多以类石墨碳的形式残留在提钛渣中,若不加以回收则会造成碳资源浪费。此外,受低温氯化工艺影响,提钛渣中约含2~5%的氯,较高含量的氯令提钛渣无法直接作为建材原料。因此,回收提钛渣中类石墨碳及降低提钛渣的氯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脱除提钛渣中类石墨碳和氯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氯含量低且能够直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的提碳脱氯尾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钛渣的提碳脱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将提钛渣原料进行研磨,得到粒径为0.3~120μm、且d90≤90μm的处理料;
将第一溶剂与所述处理料液固比为3.5~4.5:1L/kg混合,继续加入第一捕收剂和第一起泡剂混合,然后进行一次浮选,得到上浮产物和下沉产物;
向所述上浮产物中加入第二溶剂调节液固比为4~5:1L/kg,继续加入第二捕收剂和第二起泡剂混合,然后进行二次浮选,得到泡沫产物:将所述泡沫产物过滤、干燥得到精碳,将所述下沉产物过滤、干燥得到提碳脱氯尾渣:其中,所述d90≤90μm表示处理料中90%以上粉料粒径小于90μm。
在本发明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所述下沉产物过滤后,还得到第一滤液;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将第一滤液返回作为所述第一溶剂使用的步骤。
在本发明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行二次浮选后,还得到底槽产物;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将底槽产物过滤干燥得到滤渣和第二过滤液,将第二滤液返回作为所述第二溶剂使用的步骤。
在本发明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将滤渣返回作为所述处理料使用的步骤。
在本发明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一次浮选和二次浮选均可通过浮选机来实现,其中,所述一次浮选时浮选机的搅拌速率可为1300~1500r/min,充气量可为0.3~0.35m3/min,浮选时间可为2~4min;所述二次浮选时浮选机的搅拌速率可为1500~1800r/min,充气量可为0.3~0.35m3/min,浮选时间可为6~9min。
在本发明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捕收剂和第二捕收剂均可包括煤油、柴油中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起泡剂和第二起泡剂均可包括二号油、仲辛醇中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捕收剂用量可为0.5~2.5kg/t提钛渣,第一起泡剂用量可为0.5~2.5kg/t提钛渣,所述第二捕收剂用量可为0.5~1.0kg/t提钛渣,第二起泡剂用量可为0.5~1.0kg/t提钛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1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