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坠入河道防控阻挡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4386.6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山市金德利电器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E01F15/00 | 分类号: | E01F15/00;E01F15/08;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地址: | 3175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坠入 河道 阻挡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坠入河道防控阻挡平台,包括:挡板驱动机构,与设置在河堤上的挡板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驱动命令时,将所述挡板由第一安装状态切换为第二安装状态;所述挡板驱动机构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驱动命令时,将所述挡板由第二安装状态切换为第一安装状态;所述挡板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枢纽和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旋转枢纽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枢纽的旋转。本发明的汽车坠入河道防控阻挡平台逻辑可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能够在引入定制的挡板和挡板驱动机构的基础上,根据附近汽车目标的成像特征决定是否将定制的挡板利于河堤上,从而有效避免汽车目标坠入河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坠入河道防控阻挡平台。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控制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 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犹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 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大多数轿车都装有防抱死制动。在遇到紧急刹车时,经常需要汽车立刻停下来,但人为大力刹车容易发生车轮锁死的状况。如果前驱动轮锁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驱动轮锁死容易发生甩尾事故等等。安装ABS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锁死的问题,从而提高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简而言之,就是在汽车制动状态下,仍能保持转向,保证制动方向的稳定性。使汽车轮胎处于。防抱死制动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在紧急情况下,汽车的事故率。
防碰撞预警是一个意外事故预防和缓和的驾驶辅助系统,在危险发生前给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声音和视觉报警。公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统计资料表明,其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率最高。无论是事故数量。还是伤亡人数均分别高达各自总数的90%左右。并且。在导致这些公路交通事故的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中,疲劳和精神分散驾驶是重要原因之一。驾驶员在3s时间内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其中80%的交通事故,主要表现为车道偏离和追尾事故。 国内外在防止车道偏离和保持安全车距两个方面都开展了相当多有益的探索,在雷达、激光、超声波、红外线、机器视觉等传感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采用单目视觉技术,仅使用一台摄像机,即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前方道路环境、车辆探测及车距监测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坠入河道防控阻挡平台,能够在引入定制的挡板和挡板驱动机构的基础上,根据附近汽车目标的成像特征决定是否将定制的挡板利于河堤上以避免汽车目标坠入河道;
为此,本发明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处重要的发明点:
(1)采用定制的挡板和挡板驱动机构,设置在河堤上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工作以避免周围汽车坠入河道;
(2)对河堤周围各个汽车目标进行检测和成像景深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决定是否启动挡板驱动机构以驱动挡板实现对即将坠入河道的汽车的阻挡。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坠入河道防控阻挡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挡板驱动机构,与设置在河堤上的挡板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驱动命令时,将所述挡板由第一安装状态切换为第二安装状态。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坠入河道防控阻挡平台中:
所述挡板驱动机构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驱动命令时,将所述挡板由第二安装状态切换为第一安装状态。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坠入河道防控阻挡平台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山市金德利电器配件厂,未经温岭市山市金德利电器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3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