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异构混合环境的智能化部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6095.0 | 申请日: | 202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6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陶家顺;刘亮;岳才杰;张超;王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8/60 | 分类号: | G06F8/60;G06F8/71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混合 环境 智能化 部署 方法 | ||
1.一种面向异构混合环境的智能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部署环境的管理
对部署目标设备进行抽象建模,将部署目标设备的环境信息,包括硬件信息和软件信息,以及应用系统依赖项、应用系统配置项集中存储管理;
第二阶段:智能适配
根据第一阶段管理的应用系统配置项信息和部署目标设备环境信息,训练智能决策算法模型,为待部署应用系统进行智能适配,得到应用系统在目标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依赖项和配置项;
第三阶段:服务打包
根据第二阶段的适配结果,完成软件服务的打包,并进行统一存储管理;
第四阶段:自动化部署
基于打包的软件服务以及部署目标设备的硬件信息,完成部署配置,实现应用系统的自动化部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异构混合环境的智能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中,对部署目标设备进行抽象建模,将部署目标设备硬件信息、部署目标设备软件信息、应用系统依赖项、应用系统配置项集中存储管理,具体方法为:
1.1部署目标设备抽象建模
通过Rancher中间件对部署目标设备硬件信息进行抽象建模,提取出物理机、虚拟机、云主机这些基础设施的共有属性,将这些属性组建成一个具有CPU、内存、磁盘以及网络的数据模型,屏蔽各种形态的底层资源,并通过扫描服务,扫描部署目标设备环境信息,从扫描结果中提取操作系统类型、环境变量信息以及中间件,并将提取的信息进行统一存储管理;
1.2应用系统依赖项管理
对于应用系统依赖项,基于Nexus中间件REST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应用系统依赖项的上传、下载、浏览这些功能,完成应用系统依赖项存储管理;
1.3应用系统配置项管理
通过版本控制技术,将应用系统所有的配置项统一放入仓库中,把它们看作源代码的一部分,用Git或者SVN工具进行统一的存储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异构混合环境的智能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阶段中,根据第一阶段管理的应用系统配置项信息和部署目标设备环境信息,训练智能决策算法模型,为待部署应用系统进行智能适配,得到应用系统在目标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依赖项和配置项,具体方法为:
2.1智能适配部署规范化描述
为了应用系统部署需要结合目标设备的环境信息和部署应用系统的配置项信息,对部署应用系统和目标设备环境进行规范化描述,其中部署应用系统通过应用系统描述模型进行规范化描述,应用系统描述模型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基本信息、开发语言以及框架信息、应用系统依赖项信息;目标设备环境通过部署目标设备的软硬件信息进行规范化描述;
2.2目标设备部署环境扫描
基于扫描服务,扫描目标设备,获取目标设备环境信息,包括软件信息和硬件信息,采用服务代理的方式获取目标设备的环境信息,代理为目标设备环境信息获取提供统一的接口,屏蔽各操作系统平台获取目标接口的差异;基于应用系统部署需求和应用系统描述模型,分析应用系统部署所需要的部署环境和目标设备具备的部署环境,得到应用系统依赖项和环境部署约束,以及无冲突应用系统安装序列和服务化部署单元清单,进而确定数据需求清单、服务需求清单及软件需求清单;
2.3目标环境智能适配部署
基于目标设备部署环境扫描和应用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首先进行缺失值处理、错误值处理、规整分类标签处理这些预处理操作,接着基于CART分类树算法进行智能适配部署模型训练,使得应用系统的部署环境需求和目标设备部署环境扫描结果的差异最小化,然后把智能适配部署模型运用到部署流程中实现智能适配功能,获取应用系统在目标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依赖项和配置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异构混合环境的智能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阶段中,根据第二阶段的适配结果,完成软件服务的打包,并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具体方法为:智能适配的结果推送到服务打包层进行打包操作,服务打包层提供应用系统镜像打包功能,从第一阶段管理的信息中提取应用系统依赖项和配置项,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构建得到应用系统镜像,并将应用系统镜像和第一阶段部署环境管理的信息统一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60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装备的医用支架结构
- 下一篇:基于随机森林的空中移动对象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