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热电偶的热消融导管及热消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6676.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3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荐民;陈志强;李元景;张丽;李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8/08 | 分类号: | A61B18/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热电偶 消融 导管 装置 | ||
1.一种具有热电偶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电偶测温端(100),所述热电偶测温端(100)呈三明治结构,包括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以及夹心焊点(3),其中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的自由端朝向相反且相互平行贴近,所述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的自由端之间通过夹心焊点(3)导电连接;
衬管(6),所述衬管(6)为中空结构,用于容置热消融组件(300),所述热电偶测温端(100)设置于所述衬管(6)外周表面;以及
加热电阻丝(5),所述加热电阻丝(5)缠绕于所述衬管(6)外周,呈螺线管状;
其中,所述热电偶测温端(100)设置在相邻两匝加热电阻丝(5)缝隙之间的衬管(6)上,且热电偶测温端(100)的外表面与加热电阻丝(5)的外表面在同一个圆周面,热电偶测温端(100)的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与各自邻近的两匝加热电阻丝(5)平行排布,热电偶测温端(100)呈中心对称,第一电极(1)及其相邻的加热电阻丝(5)与第二电极(2)及其相邻的热电阻丝(5)在衬管上的结构布局为关于热电偶测温端(100)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的外径与加热电阻丝(5)的外径相同,且所述夹心焊点(3)的厚度不超过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管(6)具有至少一个热电偶引线孔,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极(1)与所述第二电极(2)从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偶引线孔引至所述衬管(6)的内腔,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的热电偶引线孔及其相邻的热电阻丝(5)与第二电极(2)及其相邻的热电阻丝(5)在衬管上的结构布局关于热电偶测温端(100)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护套(18),所述护套(18)套设于所述加热电阻丝(5)和衬管(6)外周,所述护套(18)表面光滑且采用摩擦系数为0.05-0.3的高分子生物相容性耐高温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18)采用FEP或PTFE、PEEK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电阻丝(5)由一根电阻丝在热消融导管的自由端折返形成第一电阻丝引线(16)和第二电阻丝引线(17),第一电阻丝引线(16)和第二电阻丝引线(17)并排缠绕在衬管(6)的外周形成螺线管,所述第一电阻丝引线(16)和第二电阻丝引线(17)分别连接对应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使得相邻的第一电阻丝引线(16)和第二电阻丝引线(17)的电流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管(6)具有至少一个电阻丝引线孔,用于将所述第一电阻丝引线(16)和第二电阻丝引线(17)从所述至少一个电阻丝引线孔引至所述衬管(6)的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丝引线(16)和第二电阻丝引线(17)分别在第一电阻丝引线接点(10)和第二电阻丝引线接点(11)处被截断,并分别连接非阻性的延长导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
中间布置热电偶测温端(100)的所述相邻两匝加热电阻丝(5)之间的缝隙宽的为2-3个加热电阻丝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除所述的夹心焊点(3)部分,外周都设置有绝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66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