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麻二酚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7417.3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峰;杨海利;和成超;余开波;孔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苏理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23 | 分类号: | C07C39/23;C07C37/11;C07C303/28;C07C39/42;C07C309/73;C07C309/65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姜开远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麻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麻二酚的合成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将原料A在酸催化剂催化下与(1S,4R)‑1‑甲基‑4‑(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醇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I或中间体II;将中间体II中的羟基转换成类卤化物得到中间体将中间体I或中间体;将中间体I或中间体与戊烷基硼化物进行Suzuki偶联得到最终产物大麻二酚。本发明反应体系简单,反应温度在100摄氏度以内,反应条件易控制,易于放大生产;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大麻二酚中间体通过常规方法即可重结晶纯化,得率高达86.5%,纯度高达98.7%,均能达到作为原料药的关键中间体的化学纯度和单杂指标要求;本方法制得的大麻二酚得率高达80.7%,纯度高达97%,完全满足原药料指标,为大麻二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麻二酚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大麻二酚别名左旋-反式-大麻二酚,英文名为(-)-Cannabidiol,是非常有市场价值的原料药,该化合物结构式为:
国际上,大麻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也正在被更多人认识,其含有的大麻二酚(CBD)由于具有抗痉挛、抗焦虑、抗炎等药理作用,已于2017年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作为非受控物质列入国际清单。据预计,全球大麻二酚产业价值将从2019年的57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81亿美元。
目前,大麻二酚主要从工业大麻中提取,虽然工业大麻的整株四氢大麻酚含量在0.3%以下,但提取大麻二酚时,人们一般使用的是活性大麻素含量较高嫩叶和花苞,提取过程中产生的四氢大麻酚含量往往高于0.3%。因此,按照有关规定,即使种植的是工业大麻品种,但用于提取大麻二酚时,相关企业仍然需要按照毒品大麻的管制要求进行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防止四氢大麻酚含量较高、可作为毒品使用的大麻提取物流入非法渠道。
相较于提取方法,大麻二酚的人工合成是一种更为廉价、简单且高效的方法。如美国专利US20090036523A1,以橄榄醇作为起始原料,用对甲苯磺酸催化,一步法获得目标产物,具体如下为:
该反应体系复杂,有较多异构体和二聚体,后处理麻烦,需要柱层析纯化且收率较低,只有24%,不宜于放大生产。
再如美国专利US20100298579A1,以2 ,4-二羟基-6-戊烷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制备出偶联的甲酯中间体(I),该反应纯度比一步法稍高,异构体和二聚体也明显比一步法少。但偶联后甲酯中间体经过酸碱处理后纯度依然只有约75%的纯度,加之该化合物的熔点可能较低,无法结晶(中间体I未见熔点报道,即使将过柱获得纯度达98%的中间体I进行结晶,最终也无法析成固体)。甲酯中间体I无法通过常规方法进行重结晶纯化,从而无法达到作为原料药的关键中间体的化学纯度和单杂指标要求。
因此,开发一种得率高、纯度好的大麻二酚的合成方法是极其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麻二酚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麻二酚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麻二酚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包括:将原料A在酸催化剂催化下与(1S ,4R)-1-甲基-4-(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醇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I或中间体II;将中间体II中的羟基转换成类卤化物得到中间体 ;
所述原料A的结构式为,其中,R’为-OH或-X;
所述中间体为中间体I或中间体II,其中中间体I的结构式为,中间体II的结构式为,所述中间体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OMs或-OTs。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麻二酚的合成方法,具体如下:制备中间体I或中间体,将中间体I或中间体与戊烷基硼化物进行Suzuki偶联得到最终产物大麻二酚,反应式分别如反应式(1)和反应式(2):
反应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苏理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苏理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7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