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纤多维混色空间网格模型与网格点阵列色谱构建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2232.1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薛元;崔鹏;孙显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90 | 分类号: | G06T7/90;G06F16/583;D02G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维 空间 网格 模型 阵列 色谱 构建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纤维多维混色空间网格模型及网格点阵列颜色矩阵构建方法及应用,针对指定各基色纤维,引入坐标数字量化过程,将各基色纤维分别对应于多维坐标系的各坐标轴,以基色纤维参与混合的质量作为坐标轴数据,由多维坐标系空间的各个网格点获得各基色纤维的混合纱线对象,由此结合各基色纤维的混合比,以及各基色纤维的RGB颜色,实现对混合纱线对象的RGB颜色建模,即构成多维混色空间网格模型及网格点阵列颜色矩阵,并由此进一步实现线阵列模型、面阵列模型、体阵列模型的构建,针对多基色纤维混合下的RGB颜色空间实现了数字量化,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任意调用各组模型实现颜色的可视化,有效提高了颜色分析、选择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纤多维混色空间网格模型与网格点阵列色谱构建及应用,属于颜色空间网格构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过对纺织纤维材料的染色、原液着色、生物转基因、结构生色等技术手段可获取具有不同色彩效应的彩色纤维,将多种不同色彩的纤维按照某种比例进行混色纺纱可得到具有某种色彩的色纺纱,理论上混纺纤维的基色、混和比例、混和方式、成型纱线的结构等因素对色纺纱色相、明度及饱和度都有较大影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以某种混色方式和成纱结构为基础,重点考虑彩色纤维基色的选择及其混色比例的选择。利用多元基色的染色纤维或者原液着色纤维混色纺制色纺纱,并通过变动基色纤维的比例调控色纺纱的色相、明度及饱和度,是设计并实现色纺纱的必要手段。
生产色纺纱需要完成色纺纱的色彩设计、规格设计、纺纱工艺设计。在进行色纺纱色彩设计时,通常有以下五种工作流程:(1)基于现有色系进行纱线色彩创新,开发彩色纱线。此时需要将在库的若干彩色纤维进行不同组合并选用不同比例进行混色纺纱,从试纺的系列化彩色纱线中选择几个配色方案作为新品进行市场推广;(2)基于流行色或设计师个人喜好选定色系进行纱线色彩创新,开发彩色纱线。此时由设计师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想象选择几组基础色系进行纤维染色,将设计师选定的几组彩纤维进行不同组合并选用不同比例进行混色纺纱,从试纺的系列化彩色纱线中选择几个配色方案作为新品进行市场推广;(3)基于来样进行色彩复制,开发彩色纱线。在分析来样的基础上,确定采用哪几种彩色纤维按照何种比例进行混色纺纱。将试纺色纺纱样交客户确认,经若干回合后确定色纺纱配色方案。
生产色纺纱或彩色纱的核心技术是优选彩色纱的配色方案,无论是基于现有色系进行纱线色彩创新,还是基于设计师个人喜好选定色系进行纱线色彩创新,或是基于来样进行色彩复制,都需要熟悉色彩色相、明度及饱和度的变化规律,敏感察觉色彩之间的微妙差异,掌握彩色纱线的配色技巧。
当前,配色方案的设计主要依靠设计师个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配色过程的完成主要依靠手工制样、手工染色、手工配色,配色结果的评价主要依靠在现场对实物样的观察,依托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彩色纤维的混色过程是色料混色过程,属于色彩的空间并置混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2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