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8967.5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3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田殿龙;陆梅;刘天宇;艾信;樊晨;闫娟;吴利利;李明江;魏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E21B47/009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李新苗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油井 示功图 数据 指导 方法 | ||
1.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智能油井加药系统向油井中进行周期性加药,其中,第一个周期的加药量为基础加药量A,之后每一个周期的加药量根据前一个周期油井地面示功图载荷增幅进行确定;
所述智能油井加药系统包括智能RTU、井口加药装置、角位移传感器和载荷传感器,所述井口加药装置包括PLC控制器和加药泵,所述加药泵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设于抽油机游梁上,所述载荷传感器设于井口抽油杆上;
所述智能RTU与PLC控制器电通讯连接,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和载荷传感器均与智能RTU电信号连接,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和载荷传感器用于将数据传输给智能RTU以得到油井地面示功图;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热洗或检泵后的油井地面示功图载荷的最大最小值之差,将最大最小值之差中的最小值作为标准值Z0;
步骤2)启动智能油井加药系统,第一个加药周期开始时,智能RTU将加药量指令发送给井口加药装置进行加药,进入第一个加药周期;
步骤3)第一个加药周期结束后,智能RTU计算第一个加药周期内的地面示功图载荷最大值最小值之差的平均值Z1,并与标准值Z0进行比较,得到载荷增幅,根据载荷增幅确定第二周期的加药增量a1;
步骤4)第二个加药周期开始时,智能RTU将加药量指令发送给井口加药装置进行加药,进入第二个加药周期;
步骤5)第二个加药周期结束后,智能RTU计算第二个加药周期内的地面示功图载荷最大值最小值之差的平均值Z2,并与标准值Z0进行比较,得到载荷增幅,根据载荷增幅确定第三周期的加药增量a2;
步骤6)第三个加药周期开始时,智能RTU将加药量指令发送给井口加药装置进行加药,进入第三个加药周期;
重复步骤5)-6)完成其余加药周期加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第三个加药周期时,智能RTU将Z2与Z1进行比较,当Z2小于Z1时,判断油井结蜡程度减缓,通过加药可以清除蜡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入第五个加药周期时,智能RTU对前四个加药周期内的地面示功图载荷最大值最小值之差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满足Z4>Z3>Z2>Z1关系时,则判断加药无法有效清除蜡垢,需要采取热洗或检泵的措施,同时智能RTU发送报警信号给油区站控计算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一个加药周期开始时,由智能RTU将加药量指令发送至井口加药装置内部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结合加药装置的加药泵排量,计算得到泵开启时间,向油井中定量加入基础加药量A,同时智能RTU开始持续接收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的载荷、位移数据,处理得到每个冲程的地面示功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第二周期加药量为基础加药量A与加药增量a1之和,其中a1=A×f,f为载荷增幅,f=(Z1-Z0)/Z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加药量A根据所在区块油藏物性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89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